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PG电子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PG电子 > 正文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12日电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深入贯彻人才振兴战略部署,积极推动院地合作,接续夯实院地共建平台,大力支持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莆田学院等高校人才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扎根基层、服务乡村,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深度拓展人才振兴成果,加速转化科技成果“落地生根”,为大洋乡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活水”。

同心筑梦三下乡,三秩芳华育新苗

1993年至2023年,福州大学与大洋学校同心共建,30年来选拔输送600多名师生先后到此探索建立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通过设立实践基地,拓展合作领域,开展爱心支教、专业调研、科技服务、志愿帮扶等一些列活动,累计受益学子达3000多人,完成调研文件4000余份,捐赠物资十余万元,在大洋土地播撒希望种子,为乡村孩子描绘“大学梦”。三秩芳华,风雨同舟,福州大学探索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助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星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国情乡情、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强化挺膺担当的重要途径,赴莆田大洋学校社会实践队30年的坚守就是社会实践这堂“大思政课”最好的诠释。

科技赋能添动能,送技到田增效益

2010年,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带领其实践团队来到大洋,深入田间地头,与大洋本土农户“连上线”、“搭上桥”,真正打通科技下乡助农兴农“最后一公里”。在林文雄教授带领下,其团队在大洋乡绿色田野间深耕精作13年,在技术上,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知识科普、水稻病虫害生态防治、瓜果园日常管理措施及种间套作模式等实地知识技能培训;在耕作上,聚焦乡村抛荒地复耕和产业转型升级,遴选优质高产种源,建立水稻科研基地、再生稻基地等示范带动园区,试行水稻生态栽培体系、立体养殖模型等现代农业实践方案,推动“红+绿”新业态发展;在产业上,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与人才优势,依托莆田中药材科技小院,打造林下仿野生栽培示范基地,盘活丰富山林土地资源,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的同时,为高校“三下乡”团队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复合农业实践场地。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引才入乡,为大洋乡打造立体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特色采摘园、开拓三产融合创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科技基础。

美育铸魂新活力,文化振兴谱华章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离不开文化振兴与乡村美育。2021年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车口村第一驻村书记吴建辉的促进下,莆田学院与大洋乡以大洋学校为基础,以红色命中精神为指引,积极探索乡村美育新模式。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联合组建“艺谱中国梦,砼绘振兴情”三下乡实践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红色文艺汇演、非遗文化进校园、美育支教活动、乡村墙绘等活动,带领实践队员以及学校孩子深入了解大洋的自然风光、文明乡风、乡村振兴以及闽中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大洋乡车口村科技小院留下了美丽的墙绘。实践团队在推动艺术教育在大洋落地开花的同时,赓续闽中红色血脉,传承闽中奋斗精神,让乡村美育与闽中精神在大山农家子弟心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挺膺担当有作为,乡村振兴促发展。通过与各大高校共建,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大洋乡将持续深化院地合作,接续探索人才培育、引才下乡新途径,全面激活人才“智囊”新动能。着力优化乡村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环境、闽中文化优势,全力打造“招鸾引凤”的红色沃土。(完)


中国新闻网:http://www.fj.chinanews.com.cn/news/2023/2023-08-12/530359.html


上一篇:【福建教育微言、东南网】我省高校4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通过教育部验收

下一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中国共青团网、中国青年网、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大学生奔赴社会实践大课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