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在抗击“天兔”台风工作中不幸遇难的校友沈培源
“我将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青春,放飞理想,做一个真正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的人。”这是沈培源在2011年所写的工作感想的结尾,此时他来到基层工作已半年有余。
2010年9月,福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10届毕业生沈培源作为选聘生来到福建省诏安县担任诏安县西潭乡潭光村书记助理,三年的时光里他一直践行着自己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青春的誓言。
2013年9月23日,在抗击“天兔”台风的过程中,沈培源不幸溺水身亡,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也将他的梦想永远留在了这里。
最后的讯息
2013年9月21日晚19时57分,一位QQ名为隐形狂欢的用户发表了一条说说,“又是下村抗台时”。发表这条说说的人,便是沈培源,想不到这竟是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讯息。
19日“天兔”台风形成后,西潭乡政府十分重视,开始着手安排抗击台风。21日下午,沈培源接到了命令,前往桔林村参加抗台行动。22日上午,沈培源来到桔林村,开始了抗台工作。
从工作至今,沈培源参加过了无数次的抗台工作,通过积极的下乡走访,深入了解村中的抗洪和危房群众转移情况,他每一次都能帮助村子在台风期间免遭群众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初到桔林村后,沈培源很快开始安排村内的值班巡逻,并随村干部巡查低洼户、危房户,并成功转移了11家危房户。
整整一天,沈培源都没有合眼。灾情的加剧,让他顾不得休息。“天兔”登陆后,沈培源顶着恶劣的天气环境一直奋战在抗台第一线,带领村干部疏通沟渠,抢修路面,转移村民。
23日清晨,沈培源不顾困倦,来到村边鱼塘巡查。一夜的暴雨,使得鱼塘水位猛增,已经快要溢出,淹到附近的管理房。沈培源见势不妙,立即动员周围群众转移,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巡查。结果就在巡查途中,沈培源不幸失足落水,魂断桔林村。
遇难之后,沈培源的不少好友就在QQ、微博上表达他们的哀思,并在短时间里得到了大量响应。一篇由他朋友写的纪念沈培源的博文,短短几日就获得了过千的点击量和逾百次的转载。他的诸多朋友,同事,学弟学妹们也都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哀思。
在27日沈培源的葬礼上,西潭乡乡长朱财武在悼辞中给予了沈培源极高的评价,称赞他是“用青春和生命践行自己人生信条的优秀共产党员”。
我们为沈培源扼惋,同时也献上最诚挚的祝福。他是朴实的PG电子人,是勤劳的好干部,是我们心中的真英雄。
PG电子好人
曾为沈培源部员,来自生物工程学院2008级的杨同学在QQ上发表了说说——“天堂再没有台风。再见了,敬爱的你。”以此来纪念他尊敬的老团长。
“我刚进学院记者团的时候,他已经是团长了,我们这些学弟都很敬重他,他也算是我们的引路人吧。”杨同学对记者说。作为学弟,他对“老团长”十分敬佩。“学长人十分随和,虽然身为团长却完全没有架子,在生活上也很节俭。”杨同学告诉我们,“他是个事无巨细的人,而且很有耐心。记得那年运动会,记者团需要写稿,大家都有休息,只有学长一个人完整坚持了三天。这让我们这些精力更旺盛的学弟们都感到汗颜。”
大学四年,沈培源的生活很朴素,几乎没在福州买过衣服,所有的穿着都是不脏就行、能省则省,但是从不蓬头垢面。他热情待人、处事从容,所有集体活动他基本上都是积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作为一个极具奉献精神的人,沈培源也时刻为他人着想。沈培源所在的生物工程学院各部门纳新完毕后举行了一个风采展,当时其他部门都是部长们自己上台,而身为学院记者团团长的沈培源则将机会给了刚入部门不足一个月的张如。“培源哥表面上没说是给我们锻炼的机会,但他确实这么做了。事实上,风采展上的PPT是他一个人完成的。”曾经作为沈培源部员的张如说。
不过张如的表现有点失常,由于太过紧张,他的腿一直在抖,不仅只是按着PPT念完,还超时了。下台之后的张如表情有些尴尬,沈培源找到他,对他说:“辛苦了,第一次上台,很好了。”
当时听到这话,张如一高兴,直接就说了句“谢谢培源”,连什么学长、团长的称呼都忘了。后来他也就一直培源培源的这么叫了。“现在想想看,那句‘辛苦了’真的很温馨。培源哥真的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张如说。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工作认真,对我们也很照顾,而且总是用一种戏谑的语气讲话,不过他做的远比我们这些人做的多得多。”曾经在记者团做他副部的黄回阳这样形容他工作的状态。
曾经的辅导员颜老师也觉得,沈培源的优点很平凡,但将这些平凡的优点统统集中在他身上,他就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毕业之后,沈培源来到潭光村开始了基层工作,然而他始终都惦念着他的同学、朋友和部员们。2012年黄回阳考研成功,沈培源特地打了通电话向她表示祝贺。电话中,沈培源依旧用他特有的戏谑语气给了黄回阳祝福,他说:“我们这些离开学校的就好比是日落西山,你们这些还在学校的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好好利用研究生这三年,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这番话,黄回阳一直记忆犹新。
“他下乡工作后一直都有和我们有来往,记得诏安通动车那一天,他很兴奋地挨个打电话给我们,让我们坐动车来看看诏安的变化。”黄回阳告诉我们。
死若秋叶,梦想长存
回首这三年来沈培源的经历,有喜悦,有伤痛,但更多的,是对梦想的执着。
2010年9月,沈培源来到了潭光村,全新的环境,繁杂的工作,不稳定的政策,这些都给沈培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初到潭光村的几个月对沈培源来说是非常艰难的。由于各种原因,在工作中经常会有抵触和不配合现象,而且到任不久便有两项非常棘手的任务——人口普查和“新农保”工作,通过积极的下乡走访和带头参保等措施,沈培源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而且很快适应了潭光村的工作和生活。
在熟悉农村工作之后,沈培源开始在各个方面施展才能。计生、防汛、抗击台风、党政建设,各项工作中都能看到他积极的身影。在这过程中,沈培源也积累了很多工作方法,拉家常、带头干、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这些都被用在了他日后的各项工作之中。除此之外,沈培源也时刻不忘学习和吸收。潭光村是个农业大村,而自己在农业知识上格外薄弱,因此他在业余时间努力补充农业科技知识,并尝试着将这些知识与他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他在2011年所写的工作心得《扎根基层,放飞梦想》中谈到,自己要更加深入群众、融入农村、提高处理“三农”问题的能力。而他的努力也获得了村民们的认可。
“身为大学生村官,最困难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处理好村里的各项事务,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这一点很难,但是培源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曾经的大学生村官,现为诏安县公务员的卢震河告诉我们,“培源是个阳光、质朴的人,他在任期里给村里做了许多好事,领导和同事对他都是赞誉有加。”
2013年对于沈培源本应是个好年,“新农合”工作进展顺利,自己的事业也正值上升期。更重要的是,在今年年底,他就要和相恋多年的女友完婚。然而这一切的美好,都在9月23日这天戛然而止了。
“其实我真的不太理解他为什么执意要回去当村官。”杨同学说。他始终觉得,沈培源这么优秀一个人,又有着不错的学历,回家乡当村官真的有些浪费人才。他的不少朋友也觉得他始终处于一种孤独和压力之中。
那支撑他的究竟是什么?是他一直怀揣着的改变家乡面貌的梦想。
“他是个将梦想埋藏得很深的人。”黄回阳说,“他说过自己要去从政,并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面貌,而且也确实这样做了。”
同样身为村官的卢震河则更能体会沈培源的这份梦想。“我和他是同学,是同事,更是一起走上村官路的战友,我们是心连着心。”卢震河说,无论是自己,还是沈培源,或者是其他的大学生村官,目的都非常的单纯,就是出自一种梦想,一种情怀。
“我们都渴望改变农村面貌,希望回报社会,我们选择这条路,都是出自这简单的梦想。从这点讲,我和培源其实是一样的。培源的死让我非常痛心,但他是一个能够坚定信念扎根农村,时时刻刻想着群众,为群众提供方便,为群众谋福,奉献青春以至自己生命的优秀共产党员。”
大学毕业,沈培源本可以找到条件更好的工作,而他选择了回乡任官;两年任期已满,沈培源大可选择离开而另觅更好的出路,而他选择了坚守在此。他常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基层做起,在基层中锻炼、积累,当自己具备一定能力时才有可能抓住更好的机会以实现自我价值。而支撑他的,就是他渴望改变家乡面貌、奉献社会的梦想。
“我将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青春,放飞理想,做一个真正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的人。”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句话,这是沈培源在刚刚来到潭光村时发出的誓言。他没有让这句话成为一句空话,他用青春和生命捍卫了他的誓言。
泰戈尔曾讲,“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人生的极高境界。沈培源则用他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生如夏花,他让青春绽放;死若秋叶,他让梦想长存。
天堂里没有台风,愿您幸福。沈培源校友,一路走好!(■PG电子记者团 陈旭 王丹雯 谢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