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PG电子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PG电子 > 正文

2023年10月20日,民政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发布《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指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城乡社区兴办长者食堂是面向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重要举措。从实践来看,长者食堂可持续运营需要专业化的团队,在城市社区主要由社区委托第三方餐饮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同时社区提供免费场地支持等措施,以促进运营企业向老人提供经济实惠的就餐服务。在农村社区,由于老人收入低、消费能力弱,长者食堂显然不能照搬城市社区长者食堂经验,应采取由村委会自办,公益慈善化运作,老人可以免费或低偿就餐,这样的长者食堂才能受老人们欢迎,拥有生命力。

老年协会是互助养老的重要组织

基层老年协会是政府推动成立的民间社会组织,主要职能是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与民政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城乡社区推广建立基层老年协会组织,作为基层老龄事业的重要载体。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把建立健全基层老年协会组织作为基层老年事业发展的指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基层老年协会则是互助性养老服务的主要载体。

社区长者食堂的运营涉及多项复杂事务,包括资金筹集、场所建设、运营人员选拔以及日常运营,这些环节都需要专业经验人士来掌握,以确保食堂的正常运转和饮食安全健康。村委会干部作为农村基层的管理者,需要处理的事务繁多,如果由村干部直接负责老年食堂的运营,可能会因为精力有限而无法兼顾,导致食堂运营不善或出现问题。因此,委托给村老年协会运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村老年协会是由政府推动成立的民间组织,通常由退休回乡老人或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村民组成,他们在农村社区拥有较高的社会威望和较强的资源动员能力。老年协会作为老年人互助组织,对老年人的需求和喜好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精准地把握老年人的饮食需求和服务要点。同时,老年协会成员通常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食堂的运营中,确保食堂的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满意度。

浙江与福建乡村传统文化组织资源丰富,基层老年协会普遍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资源获取能力,但因此也产生经济资源获取风险。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更需要建立健全老年协会组织。对于乡村老年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加以整治,促进其规范化发展,而不是将其污名化,全部取缔。

建立健全乡村老年协会组织,主要工作是推动村级老年协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所谓规范化建设就是做到“五有”: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经费、有活动。基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场所支持、经费筹集、培训与表彰先进等方式引导老年协会进行规范化建设,推动社区互助养老服务开展。场所支持可以通过改造升级废弃的乡村中小学为老年协会活动中心,使其服务设施更符合日间照料中心的基本标准。经费筹集可以通过政府资助、村境内企业捐赠、村集体支持、村乡贤赞助、老年人会费等渠道来解决。培训指对基层老年协会会长进行培训,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学习,依法依规进行社团管理,加强老年协会制度化建设,以推动互助养老服务的开展。表彰先进指地方政府要鼓励各地老年协会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并对那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较好的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以鼓励更多的基层老年协会做好互助养老服务。

在乡村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支持“五有”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级老年协会依法登记为社团组织,以便更好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村级老年协会依法登记为社团组织,在拥有社团法人证书与对公账户后,政府提供的经费可以直接打到老年协会账户,也可以开展其他形式的募捐活动,这样便于有关部门对老年协会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管理。

鼓励老年协会盘活农村幸福院

当前,农村幸福院闲置率过高,应当交由村老年协会负责管理,村委会负责监督指导,并给予必要的经济支持。依托乡村老年协会,盘活幸福院,以幸福院为平台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如助餐服务。在当前地方财政紧张、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依托乡村老年协会推进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与外部养老机构来承接养老服务相比较,其有诸多优势。政府部门应当鼓励乡村老年协会承接本村居家养老服务,并给予经费支持,即向村级老年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而不是向外部养老服务企业机构购买。支持与鼓励基层老年协会承办巡访关爱、文化娱乐、学习教育、陪伴聊天、心理咨询、代购代办等基础性居家养老服务,落实对特殊困难的空巢独居老年人定期探访关爱制度。

盘活农村幸福院,办好长者食堂,需要村委会与村老年协会通力协作,解决开办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人手、场所等问题,其中资金问题是关键问题。农村老年人普遍收入较低,消费支付能力弱。当前,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农村长者食堂采取公益慈善化运营模式,老年人免费或低偿用餐,食堂运营资金采取政府补助、乡贤捐资、村民众筹、村集体兜底等形式解决。其中,众筹老年食堂的运营资金是比较稳妥的长效解决资金来源的办法。村委会联手村老年协会组建村民微信群,将在乡与不在乡的村民组织起来,倡导“父母免费吃饭,子女背后埋单”,发动中青年村民在微信群中捐款,并在群内公布收支情况,方便村民监督,增强运营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倡导移风易俗、婚丧喜庆简办的方式,把节约下来的资金捐给本村老年协会,用于社区老年福利事业。可将这些条款写进村规民约,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同时政府对于积极捐助乡村老年事业的乡贤要给予表彰激励。这些都是解决长者食堂运营资金来源的较好举措。

农村长者食堂的日常运营管理可采取固定工作人员与轮值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固定工作人员如食堂厨师要固定,其他帮厨人员可采取轮值方式。轮值方式是将村老年协会成员分成几个轮值工作小组,按照预定的顺序和周期(如每周一轮换)进行轮值。在轮值期间,该小组成员需要负责食材采购、做饭做菜、卫生管理、秩序维护等,同时老年协会要做好财务、食品安全等监督工作,以保障老年食堂有序运行。

依托长者食堂可以兴办更多与老人相关的服务项目,如长者学堂、特殊困难老年人巡访关爱服务等。长者食堂不仅是提供餐饮服务的场所,更是老年人交流互动、学习提升的平台。如提供中餐的长者食堂,可在吃饭前组织就餐老人进行文化娱乐与学习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长者食堂的魅力。对于无法到食堂就餐的空巢与孤寡老人,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送餐服务,此举也可以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巡访关爱服务常态化。

总之,农村长者食堂委托给村老年协会进行专业化运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建立健全老年协会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激活内生组织资源,将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服务落到实处。

(作者系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2/t20250218_5845055.shtml

上一篇:【福建日报、福建省人民政府】瞄准优势特色提升校地合作水平

下一篇:【央视网】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与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共建“中医药传播创新实践基地”揭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