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杨怡玲 通讯员 郑志忠 文/图
在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三争”行动之际,仙游县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首创“需求+”三下乡行动,征集乡镇需求,积极对接高校大学生开展驻村助村活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校镇共建县域样板。
盛夏,2024年仙游县“需求+”三下乡活动在郊尾镇开营,来自福建农林大学、莆田学院、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长江大学等6所省内外高校的148名大学生组成17支实践队,开启为期15天的驻村助村之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支撑。作为农业大县,仙游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产业基础。去年,该县创新探索“1+2+N”校地结对共建机制,“1”是实践基地、培训中心,“2”指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N”为若干校地合作项目。省内9所高校与仙游县11个乡镇结对共建,赋能乡村振兴,打响校镇共建品牌。
今年,“需求+”三下乡在全县推广,统筹地方需求与高校资源,为乡村赋能、赋智、赋效,实现高校实践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逐步形成校镇共建县域样板。
对接需求下乡助力
“在社会实践中不怕苦,不怕累,积极进取,脚踏实地……”7月5日,郊尾镇政府二楼会议室,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大学生王若铸宣读宣言。
当日,仙游县“需求+”三下乡活动在此开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大学生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载体。
“希望大学生们用好社会大课堂,把理论与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持续建设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玲凤记得,去年寒假,学校与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对接,来自5个学院6个专业的43名大学生及6名指导教师,赴钟山镇6个农场开展为期10天的寒假社会实践。实践队成员们改造农场景观,创建和美乡村,受到村民称赞。
今年暑假伊始,福建农林大学再次组织大学生参与仙游三下乡社会实践,发挥所学所长,走进田间地头,融入乡村振兴广阔舞台。
“传统三下乡模式是由各大高校发起,大学生带着实践主题下乡开展短期社会实践。”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负责人林珊介绍,该院发起的“需求+”三下乡行动是由各大乡镇为大学生搭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早在暑假前夕,研究院就提前策划、摸底乡镇、乡村、企业、农场等需求,征集了品牌宣传、包装设计、产品营销、活动策划、空间改造、技术推广、文化提升等方面的“需求清单”,由高校招募掌握相关技能的大学生认领“需求单”,开展下乡助村活动。
乡村天地阔,振兴正当时。青年大学生就像是种子,在乡土养料滋养下,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为仙游县农村农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市政协副主席、市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赵爱红表示,仙游首创“需求+”三下乡行动,是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施展才华、磨炼意志、实践成才的重要课堂。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仙游广袤的乡土上,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增强本领,发挥专业特长,振兴乡村。
发挥优势振兴乡村
7月6日清晨,龙华镇金溪村,鸡鸣四起,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大学生洗漱就餐后,赶到当地福建金溪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了解金溪茶叶的产业发展状况、发展模式、品牌建设以及文化传承。
在茶香中崛起的金溪村,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茶叶种植。地处金溪村的福建金溪茶业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基地+农户经营”的管理模式,生产乌龙茶、绿茶、花茶。此次,该公司向高校开出短视频宣传、产品包装设计、文案、推文的“需求单”,期待大学生加盟,共同打响金溪茶业的知名度。
参与该项目的大学生陈烙瑜介绍,在了解了金溪茶业公司对茶叶包装设计的要求后,队员们开了一个简短会议,根据每位队员擅长的技能分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队员们都想方设法解决,结合金溪村和当地茶文化,设计出一款独具匠心的产品包装,让金溪茶香远飘。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辅导员吴宁说,希望通过在金溪茶叶基地实践,以大学生的视角和创新思维,全力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茶叶品牌,精心设计彰显仙游元素的茶叶包装,提高农特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在郊尾镇长安村,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文化教育系的大学生在长安村长安小学开设了绘画兴趣班。课堂上,大学生傅晶颖讲授课程《汉堡工厂》,以美食主题,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思维、想象力。在郊尾中心小学教室,莆田学院的大学生给小朋友们上梆鼓咚制作课。大学生们将梆鼓咚和手作相结合,教小朋友制作梆鼓咚,加深他们对梆鼓咚的认识,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给大哥哥大姐姐们介绍了后溪村的美景、美食等,他们带领我们一起参加艺术创作。”在郊尾镇后溪村,福建农林大学的大学生们开展“大手拉小手,共绘美丽后溪”艺术创作,邀请周边的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墙体彩绘,描绘美丽后溪,参与活动的小学生表示。
躬身实践展现风采
以青春为誓,许乡村一个美好的明天。大学生们躬身实践强本领,脚踏实地长才干,在服务农村发展中展现青春作为。
来自福州永泰的大学生陈晓鸿是第一次来仙游,在郊尾镇长安村驻村期间,参观了当地山中古典工艺家具有限公司,惊叹于仙作的精湛工艺,她和同学们从中汲取美术创作灵感,收获满满。
“下乡践行,知识播种心田,共绘乡村新画卷!”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农村发展专业大学生邱媛捷投身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伍狮村,写下寄语激励自己。
“把青春书写在大地上。”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动画专业的大学生吴玲玲和同学们一起通过短视频拍摄与宣传,展现伍狮村的独特魅力和农产品优势。
“从小是家乡养育我,现在我为家乡乡村振兴献力,家乡好,我也好!”大学生曾宏达为自己能为家乡作贡献而倍感自豪。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大学生实践队投身龙华镇灯塔社区,社区干部陈金平带着队员们参观了水渠、红色研学基地、民宿区、薏米种植基地等,希望大学生们帮助村里丰富研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为乡村农文旅引流。大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和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提出研学改进方案,助力这片承载深厚历史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蓄势发力、实干当先。驻村期间,一些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发挥教书育人的专长,在当地支教,丰富乡村小朋友的假期生活。来自广东惠州的大学生陈烙瑜相信,带着这段难忘的经历,自己今后会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下一步,仙游县将不断创新方式,打造有成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校地合作新典范,掀起新一轮兴产业、美镇域、富百姓的热潮,让广大群众的生活更美好。
湄洲日报:https://szb.ptxw.com/html/2024-07/15/content_141580_17616845.htm
莆田网:https://www.ptxw.com/news/wh/kj/202407/t20240715_484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