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届“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六届海峡两岸(平潭)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平潭举行,由上杭县艾在西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浪钦团队申报的《带“艾”返乡——以艾草三产融合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荣获乡村振兴成长组一等奖,是龙岩市唯一荣获一等奖的项目。
情系家乡
扎根农村筑梦青春
高浪钦是上杭县茶地镇高屋村人,2014年,他从福州大学毕业后去了上海一家设计院,成为一名建筑师。每次从城市回到老家,他都喜欢到田间地头走一走。他发现,随着村里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村里剩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具有劳动力的人也大多出去了,村里的撂荒土地也逐渐增多。
看着家乡的情景,高浪钦总想着做点什么。因为经常到农村做美丽乡村规划的设计,高浪钦发现虽然很多乡村因规划变美,村民居住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缺乏产业,村民增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的创业经历让他养成了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敢于探索的习惯,通过查阅文献、搜索资料、田间走访以及跟村民深入交流,高浪钦决心选择一个劳动强度低、种植周期短、旱地可种植、好掌握易推广的农业项目落地家乡。
经过多方研究考察,高浪钦发现艾草生命力旺盛,在向阳的旱地即可种植,存活率高,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为了验证想法的可行性,他曾驱车900公里到江西学习考察,前后30余次往返湖北、河南等艾草主产地了解艾草行业发展现状,发放问卷上万张调研艾草产品的消费市场。
在充分了解市场后,2017年他从设计院离职,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博艾兴农”团队扎根农村,并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创建了福建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心耕耘
聚力家乡产业发展
2020年,高浪钦带着艾草项目回到了家乡——上杭县茶地镇高屋村,并成立上杭县艾在西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艾草管护简单,生长周期短,种植后可以多次收割,且存放时间越长越值钱。”高浪钦介绍,适合旱地种植的艾草,与梯田多、引水灌溉困难的茶地镇可谓“天作之合”。
“茶地本身就有种艾传统,但此前多是种植野艾或小叶艾,只能长到1.2米,我们引进的蕲艾则可以长到1.8米。”高浪钦与省农科院合作,选育出了精油含量和亩产量都更高的“博艾I号”。除了引进优种,高浪钦和团队还创新了艾草的陈化和萃取技术,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通过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高浪钦与茶地镇60多户农户签订了艾草种植包收协议,全镇艾草种植面积将近400亩,村民每亩收益可达3000元。此外,加工艾草也为茶地镇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科技创新
引领艾草行业推陈革新
除了在种植方面下足功夫,高浪钦与团队也特别注重优良艾草品种的选育。艾草根据产地细分多达一千多种,每个品种的出绒率、精油含量和药用价值略有差异。他们联合农科院专家对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30余个品种进行了引种栽培和抗病虫害测试,最终选育出了精油含量、出绒率和抗病虫害能力都很高的品种,也就是他们现在重点推广的“博艾一号”。
同时,高浪钦和他的“博艾兴农”团队致力于做高品质高附加值艾草产品的引领者。他们联合福州大学天然产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所,对艾草的催陈化技术进行改良。正常艾草陈化需要三年,仓储和管理成本较高,如果堆放保存不当,还有自燃和发霉的风险。通过研发出新的催陈化工艺,加快艾草陈化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他们将艾草的陈化时间缩短了50%以上,综合管理成本减少了40%,大大提高了艾草原材料的周转率和生产效率。
在艾草精油提取工艺方面,高浪钦与团队也进行了大胆革新,他们依托福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通过改进精油提取工艺和研发新的萃取剂配比,使得艾草精油提取率提高17倍以上,能耗减少了20%左右,并且可以实现规模化量产,为艾草行业的革新注入了新力量。
目前,高浪钦团队已在省内外27个村落地推广艾草种植项目,共与517户农户签订种植包收购协议,种植艾草面积2800亩,每年总共可带动农民增收1600多万元。他们研发生产各类艾草产品38款,注册商标8个,申请各项国家专利20余项,与同仁堂、雷允上、海药集团和百善堂等118家企业及艾灸馆签订长期供销协议。并建立了艾草加工厂、艾草产品展销中心及艾灸理疗馆,有效实现了种、产、销一体化,建立了一条艾草产业三产融合创新产业链。高浪钦也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荣誉称号。
“完成返乡创业项目,初心和情怀很重要,这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动力!”6月12日,笔者采访时高浪钦如是说。
闽西日报:http://www.mxrb.cn/dzb/mxrb/2024-07/04/content_14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