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PG电子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PG电子 > 正文

居民楼外立面改造、古建筑活化利用、文物点修缮保护……初夏,福安莲池历史文化街区二期改造项目如火如荼。

这片依山傍溪的文化街区已有700多年历史。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县令林子勋在福安县域中心开池种莲,引水治火,因此得名“莲池”,并发展为当地地理坐标、文化坐标。纵横交错的布局里,窄窄的巷弄曲径通幽,明清古民居、历史文化点错落有致,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渊源。

岁月流逝,街区整体建设、设施道路一度破旧。作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21年,莲池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正式拉开序幕,围绕打造“闽东文化新福地 全家福安新莲池”这一目标,福安抓好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循序渐进地修复、活化,让老街老而不衰、魅力常在。

串珠成线,古建筑活起来

提起莲池历史文化街区,学宫是绕不开的话题。宋代以来,这里先后走出92位进士、40位举人,共有151部作品传世,成为福安培育历代先贤浓墨重彩的一笔。

踏着青石板步入莲池历史文化街区,沿七圣路爬上重金山顶,一座八角形的三层穿斗木构架建筑赫然入目。“这座是奎光阁,为古代学宫祭天楼,也是目前福安学宫保留下来的唯一建筑。”城南街道办事处二级主任科员钟绍基如数家珍。

因时间久远,莲池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学宫多已毁坏,如今仅存的奎光阁为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2004年,奎光阁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奎光阁,穿过七圣路,便转入后巷。后巷道路蜿蜒纵深,仿佛时光的画卷缓缓展开。两侧东西向分列着余祠前巷、湖山路、七圣路等数条巷子,巷内,古厝、寺庙、宗祠交相辉映,构成丰富的人文景观。

目前,莲池历史文化街区共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文化点92处,漫步其间,不时就会和文物古迹撞个满怀。近年来,福安邀请专家对莲池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考察,充分挖掘街区建筑肌理,积极保护和恢复历史建筑,保存其完整文化体系。

“莲池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文物古迹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各街巷内,其保护和发展需要循序渐进。”在福州大学建筑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关瑞明看来,文化街区在做好文物自身保护的同时,要同步推进周边环境整治,以文物古迹为珍珠,以街巷为线绳,“串珠成线”,让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迸发更大价值。

今年,福安将莲池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列入重点工程之一,整治、修复、活化力度再加大。福安还结合非遗文化,在莲池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东大路民俗文化一条街”,将婚庆习俗、乔迁习俗、金银器制作技艺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引入街区,成了吸引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

(节选)



中国新闻网:http://www.fj.chinanews.com.cn/news/2024/2024-06-05/548674.html

新华网:http://www.fj.news.cn/20240605/aa9565a0a1b74af5a236ffdda5bdc4f3/c.html

福建日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6/05/content_371789.html

东南网:http://nd.fjsen.com/2024-06/05/content_31658123.htm

闽南网:http://www.mnw.cn/news/fj/2924514.html

上一篇:【新华网、海博TV】福建:法院+生态技术调查官 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下一篇:【福州电视台】福州大学女子龙舟队:备战正酣 水上展英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