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回顾系列报道·优秀案例篇
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12月2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试点”。2019年9月,证监会、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下称《备忘录》)。
正是在这一系列精神的贯彻落实中,大商所启动并不断推进高校人才期货培育工作,并于2017年在行业内率先启动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多年来,大商所紧密围绕“构建期货和衍生品行业产学研良性循环体系”这一核心目标,对项目进行持续的创新与优化,成功将该项目打造成了独具特色的“百校万才”工程品牌。通过与会员单位、大商所期货学院分院紧密协作,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期货和衍生品教学、课题研究、师资培育及学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项目,实现期货教育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福州大学在“百校万才”教学工程项目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该校与兴证期货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前往福建元成豆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近距离观察从企业原材料采购到豆粕加工、豆油制作、加工及包装、成品营销等全套的生产链流水技术,还能从企业工作人员那里学习到国际大豆市场的交易技术和风险管理策略。这种接触实际生产流程的机会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对市场运作的理解和期货工具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还有机会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会议,从而直观地了解企业如何使用期货工具来进行风险对冲和价格管理。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们获得了理论知识,更在实际场景中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节选)
期货日报:https://wisesearch6.wisers.net/wevo/documentDetail/news:25a5%5E202405229510874(S:550086304)?SAEnableGov=&from=search&index=50&style=all&total=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