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高校毕业季即将到来,记者注意到,相比往年,今年不少国内高校先后发文,就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有不少学生表示,他们在论文创作中会使用AI来搜集文献、处理数据、书写代码等。也有学生称,AI写出的内容有时会出现错误。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表示,AI技术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带来的复杂性已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他鼓励大学生使用AI辅助课程学习,但AI得出的成果应是学生经过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结果,不能是简单的“复制粘贴”。“面对新技术的冲击,高校应加强对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等的技术监管。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不能替代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建设。”
(节选)
北青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全国多所高校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占比进行检测。
4月10日,湖北大学本科生院发布通知,宣布在本科毕业学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如发现该论文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21d8c089400d48c2bdf70c50e031325510.jpg](/__local/8/6B/79/BF11C98D206571BF56AC6796FD5_BE99457F_9149.jpg)
4月28日,福州大学教务处也发布通知,决定对2024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AI代写的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的参考依据。通知中介绍,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规范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生成式AI技术,杜绝人工智能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管理”。
此外,一些学校提出学生应在毕业论文中主动披露人工智能使用情况、提醒学生规范合理应用。
今年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下发了《关于加强2024年毕业论文(设计)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随后,该校多个学院出台了规定细则,其中,该校继续教育学院要求学生须明确披露是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使用,须述使用方式、细节,包括模型/软件/工具名称、版本及使用时间。涉及事实和观点引证的辅助生成内容,须明确说明其生成过程,并同时在毕业论文(设计)相应位置具体标注,确保真实准确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一些高校还确定了AI的合理使用情形、超标后的复检办法等执行细节。2024年1月,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发布通知,对学生使用AI协作工具的情形进行了规范。该校称:“人工智能工具仅可用于文献检索、数据处理等辅助工作,严禁直接应用于论文撰写。学校倡导合理使用新工具、新技术,但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理解知识并自己动手实践,发挥创造力。”
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则发文规定,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向学生发出警示,并要求其自查自纠;学生在收到警示后,需认真修改,由学院统一在相关平台检测通道进行复检。该校还表示,将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并提醒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避免过度依赖智能生成内容。
央广网:http://news.cnr.cn/native/gd/20240513/t20240513_526703317.shtml
中国科技网:http://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5/a6c9f22ee04244b8a5b54af1a168d648.shtml
凤凰网:https://ishare.ifeng.com/c/s/8ZYUh9vWPMM
海博TV:https://www.fjtv.net/haibo4/folder8718/folder8784/2024-05-13/5881717.html?_t=171561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