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
福建是公认的生态“优等生”。这从政府工作报告的“绿色成绩单”可见一斑: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8.4%,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9%,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88.7%,生态质量指数居全国前列……
如今,生态“优等生”又有了新使命。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就是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美丽中国建设大局中着力打造可供借鉴推广的福建样板、福建经验、福建示范。
如何持续擦亮福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让 “优等生”成为“示范生”?代表委员们纷纷带来绿色新“解法”。
生态治理效率更高
省人大代表、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辉,分享了一条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经验:上月,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长汀完成。当地两家矿企,以180万元价格购买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碳汇10万吨。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岳辉说,经过40多年努力,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水土保持率从1985年的68.53%提升至2022年的93.43%。长汀由此成为全国5个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之一。
进入新时代,如何巩固生态治理成效,推进水土流失精深治理,在更高起点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
引入碳汇交易机制,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固碳、减排、增汇成效进行价值量化,调动更多市场力量参与生态建设,正是长汀的创新实践之一。
长汀的探索不止于此。围绕质量提升,当地正加快建设汀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开展马尾松林分优化、山地土壤改良、水生态治理,推进生态系统持续改善。
水土流失治理要走向纵深,国土绿化同样要提质增效。
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5.12%,连续45年领跑全国。森林覆盖率已接近“天花板”,还要种树吗?树要怎么种?省人大代表、尤溪县林业服务中心主任赵秀荣认为,新时期国土绿化工作要“存量增量并重、数量质量统一”。
“过去,我省造林主栽树种为杉木、马尾松,森林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还不够高。”她说,要持续优化林分结构,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动“树种珍贵和乡土化,材种大径级化和高价值化,结构复层异龄化和生态化”,培育一批高价值、高颜值、高生产力的林分。
省政协委员、龙岩紫金山公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薇则带来了矿山治理经验。
紫金山公园本是煤矿开采区,也是我省最早开启市场化运作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之一。历经多年治理打造,往昔疮痍已不见踪影,如今是入眼见绿,成为龙岩市民最爱的休闲运动场所之一。
邱薇建议,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治理同步,助力打造宜居宜业有温度的美丽福建。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福建的一张烫金名片。省政协委员、省风景园林学会副会长、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执行院长罗涛建议,加强对国家公园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探索,创新规划、建设与管理理念,在模式上有更多大胆探索,如通过志愿服务、生态管护和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吸纳原住居民和社会公众参与到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中,共享生态福利。
(节选)
福建日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1/26/content_339580.html
新华网:http://fj.news.cn/20240126/68f6c0e6da1e4c5ca6236016afbf5eb3/c.html
人民网:http://fj.people.com.cn/n2/2024/0129/c181466-40730790.html
学习强国: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8503100079364248092&item_id=850310007936424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