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校报讯(学生记者 陆芳芳 肖晶晶/文)“10万元终于到帐了,资金问题解决了。”“什么?怎么会没办法实施呢?”“什么叫我们没人?”眼前这位焦急的说话者,就是“预创业”模式的提出者——我校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群老师,人称王导。
十万元引起的风波:灵感初现
“十万元到手了,现在是‘不差钱’,我却发愁了。”王导如是说,“愁的是我们没办法将钱用到合适的人、合适的地方上去。”何为合适?面对记者的疑惑,王导解释说,在去年底开始的福建远东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他们发现手下的创业团队“走得很艰难,机械、机电专业的同学知道机器构造和运作方式,可是却不擅长电子商务和营销;管院的同学深谙营销和商务之道,却对机械和电机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原来,这十万元是福建远东电机集团想要与我校管理学院合作调拨的第一笔项目资金,希望我校同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其旗下产品拓宽营销渠道进行项目攻关。美美的差事,却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事态将如何发展?
“不能再只按固有模式培养学生了。”王导语重心长地说。他深刻感受到了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弊病——大多数的学生只关注和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如何攻克这一弊病?如何组建一支既懂机械、机电专业又有营销知识的团队?看着手上充分的资源却无法“即刻消化”,“做长线”的想法顿时闪现,“为什么我们不建立一种模式,让学生在该模式下有相对较长的时间接受创业前的教育呢?”顿悟,总是偶然中的必然。“我们手上有很多资源和项目,学生也需要资源和项目,可是有供给、有需求,没有平台还是一样没有结果。”企业和学校之间在人才输送方面还差一个环节,那就是培养能够即刻上手的人才。“预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呼之欲出。
一个月酝酿的结果:腹稿初成
十万元引起的震荡,催生了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预创业”模式。“我希望通过该模式,能够帮助我校学生突破创业瓶颈,提高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创业搭建良好平台。”学生可在企业中按照创业环节进行实践,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尽可能规避缺乏经验带来的创业风险,因此可以称为“预创业”。据王导介绍,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不足1%,我校创业情况也是“一片惨淡”。“这与我校建立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相差太远”,按照国际上的说法,作为创业型大学要有15%-20%学生介入创业。“当然,这需要多年的努力。”王导补充说。
然而,创业岂是易事?“大学生创业成功者少,失败者众,每十家至少倒闭五家以上。这还只是保守估计”王导笑言。当问及大学生创业瓶颈时,王导表示主要原因有四:首先是创业能力不足,缺乏创业方面知识和经验;其次是缺乏理性思考,盲目创业;第三是创业资金不足;第四是缺乏创业环境。“如果大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完成创业前的一些准备,如创业知识技能的培训、风险资金的募集等,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王导开始了“痛并快乐着”的思考过程。从预创业模式定位到具体实施方案,从可能出现的问题到解决之道,一个月来,“预创业”占满了王导的脑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初步构想终于在4月份出炉,经过多次删改、修整、完善,目前“预创业”模式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各大媒体也有报道,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上键入‘预创业’字样,就能看到首页基本是咱们PG电子的信息。”王导这样告诉记者。
“该模式的主体想法是一个正金字塔结构,”塔身由下往上分别是:一、创业理念与意识的启蒙(创业讲座、讲坛、预创业讲坛);二、创业基础知识元素的孵化(包括草根创业,初、中级比赛);三、创业系统知识的学习、预创业见习、创业引导(包括中高级比赛);四、开展预创业实践、体验创业、分享创业成果。“我们的理念是‘一个创业平台,四个培养层次’,”在这种培养模式下,100%的学生通过创业讲座、讲坛等形式接受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启蒙。其中50%-60%的学生会有草根创业的想法,可以通过选修相关课程,接受创业元素培养。学院将用模拟、比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引导,让30%-40%的学生通过普通商业计划的实施行为以及参加商业方向的赛事完善创业系统知识。从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学院的合作企业将为他们提供资金、实习等机会,让他们了解实战中的企业状况,使之能够在毕业时或不久的将来真正走上创业之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完成创业‘哺乳期’。”让大学生创业从“纸上谈兵” 变为“企业实战”,从培训、观摩、实战到与企业合作,“四步走”将让学生真正获得创业经验,提高将来创业成功的机率。
另外,对于“预创业”团队,学校还可以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我校横向合作基金每年达到一个亿,其中的部分资金也可用于预创业。日前,由我校与PG电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了新楚大学生创业基金,总额达1000万元,分20年完成,为想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导师、资金、创业环境。
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课程改革
“保证学生有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知识结构,那得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所谓课程改革,即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是课程不改革,我们的模式缺乏运营的土壤和温度。”王导说,当前的课程设置,虽然基本满足了大学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但是对于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缺乏力度,甚至没有力度。“要将创业理念、创业意识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相结合,增加体验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理论和实践二者不可偏废其一。”为此,王导设想能够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适当减少专业课程,拓宽基础课程,加强通识教育;二是增加综合性课程,其中既包括文理工科目间有机结合的课程,也包括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使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三是开设足够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并有完善的选修制度和学分制度,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系(校)选修课程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形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知识结构;四是单独开设有关创业课程,课程的开设要有针对性,理论与实践并重。
“不仅如此,要是课程改革能够达到资源共享,使得学生可以跨校选课,那就最好不过了。”王导拿近期刚刚与远东集团签订的要共同建立正园春茶商务研究中心作为例子,向我们解释了跨学校选课的重要性。“要卖茶光知道怎么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包装,以及各种茶的性状、功能、特色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专门学习茶叶知识,农林大学就是个好去处。”
“预创业”难题:且行且思
“预创业”模式虽好,却也不是滴水不漏。“问题是肯定有的,”王导坦言,如何说服企业立项、引进项目,如何与企业沟通、磨合将是首当其冲的问题。“由于我们是先引进项目,然后有针对性的开设选修课,因此,项目在哪里成了关键。”好在我校教师手上不同程度地拥有项目,项目来源问题不大。但是该如何与企业沟通好、磨合好,让企业相信我们,将资金交给我们运营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共赢理念的指导下,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将钱用在刀刃上。同时打造自己的品牌,用实力说话。”“预创业”的首发运营,任重道远。
“课程改革对任课教师、对现有教学体制的影响和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课程改革,挑战的是几十年的教育传统,要如何应对?教师队伍建设该如何继续?是我们引进教师还是让学生到其他学校去,还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都是需要详细探讨的问题。但是,尽管困难重重,王导对课程改革的前景还是积极乐观的。“我相信我们能够得到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会仅仅是口号!”
“预创业”模式实践有多少?
“预创业”理念提出至今,已经实践了多少呢?
“我们已经与福建远东集团敲定了合作意向,合作协议书也已经签订。”据王导介绍,远东集团高度认可我校的“预创业”模式和我校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能力,特地斥资千万注册了“福建正园春坦洋茶业有限公司”作为“预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子项目即“茶商务中心”,与前期的远东电子商务中心一道形成“一个基地,两个中心”的预创业实践格局。“届时,他们提供资金,我们帮助他进行商业营销策划、开发网络销售平台。”公司的近期目标是力争在未来三年在全国开一百家直营店(或加盟店),“这个斥资千万的公司因预创业模式的诞生而产生,并将与我们的预创业团队一起成长。”
对于目前福州大学“预创业”团队的总数,王导说没法给出确切的数据。“‘预创业’模式还没有铺开,很难预见之后我们的创业团队会不会改名为‘预创业’团队。”也就是说,一旦预创业模式在全校铺开,“预创业”团队很有可能“很红”。
(编辑李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