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近日,东南网与《宜宾日报》连线,就宜宾市5位同学坚持16年为车祸离世的同学父母尽孝,感动无数网友的义举进行了交流与探讨。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陶火生副教授作为访谈嘉宾参与讨论,以下是主要观点摘录。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我国几千年来传承的美德。本周的网络正能量,视频连线报道这件事的《宜宾日报》记者陈戎,与现场演播厅的3位嘉宾一起谈谈这5位同学坚持了16年的孝道给网友们带来的感动,以及现代人该如何尽孝,探讨这5位同学的行动为我们社会养老带来的启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对孝的渴望
主持人:看到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样的感想?
陶火生:首先是敬佩,其次就是平凡中的伟大。敬佩的是代人行孝,这反映了中国伦理当中“己欲达而达人”的崇高境界。自己对父母的孝心,兼顾到、延伸到别人身上。代人行孝,超越了血缘对情感的维系,他的根源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对孝道的渴望。
天涯毕竟是天涯,比邻才真的是比邻
主持人:现在社会出现了很多“空巢老人”,但是还有一句话叫“父母在不远行”。嘉宾怎么看?
陶火生:我就是“父母在而远行”。我的老家在安徽,工作在福州。当时我从北京毕业后来福州工作,父母非常不愿意。毕业那年,每次谈到就业,母亲总是有一种不舍的依恋。但是我想追求自己的事业。现在我一个星期至少要打两次电话。
古话说“父母在不远行”,恰恰是因为古代交通、通信不发达,一旦远行,将会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父母身体状况、生活状况。而今天,通信技术、交通的发达,出现了“天涯若比邻”的现象,我们可以很方便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但我还是想说,天涯毕竟是天涯,比邻才真的是比邻。如果在外工作,有空的话一定要回家看看,总比听到父母的声音更踏实。
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独生子女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省今年出台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救助方案即《福建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救助行动方案》,方案规定失独母亲年满49岁,每年可获得救助金4800元。】
主持人:两位受孝敬的老人是失独老人。失独老人在生活当中面临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陶火生:第一是精神的安慰问题;第二是生活资料的来源问题,因为很多的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生活收入来源都要靠青壮年劳力;第三,有一些老年人年纪越大疾病越多,面临健康及护理问题。
主持人: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为这样的老人尽孝呢?
陶火生:一个就是政府主导。第二个是社会的广泛参与,不仅仅需要专业的人才,还需要一种专门的老人院。同时企业也发挥作用,比如有一篇报道说一个企业为员工发放孝工资,这就是企业在老年事业上的一种社会责任。第三就是要通过法律、制度、机制来进行保障。遇到那些有老不养的人,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权。第四要激发人们尊老爱老敬老的自觉意识,当然要靠宣传,让每个人内心的这种孝道,表现出来,发挥出来。
福建日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2-11/22/content_372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