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至2日,第三届“高教社”杯福建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在福州大学举行,此次比赛共有来自全省16所高校的78支队伍参加。全省高校程序设计精英大集结,竞争十分激烈。据悉,此次比赛以团队的形式参赛,3人为一队,每队使用一台电脑,需要在5个小时内完成11个问题,有趣的是每队在正确完成一题后,组织者将其位置上升起一只代表该题颜色的气球,最后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用时最少的队伍。在为期两天的比赛里,学生记者与参赛队员一起,关注比赛点滴,记录赛场故事。
福州大学:包揽六个金奖
"Happy latte" 实至名归的冠军团队
来自福州大学的由卢清、康健、杨楠三人组成的队伍以较短时间内解出10道题的压倒性优势获得了此次比赛的冠军。
“这次比较惊险”,赛后队长卢清总结到。虽然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但在赛程的前半段,师大的一支队伍异军突起,在没有计算罚时的情况下仅落后一题,加之在“J”题上一直骑虎难下,这让他们倍感压力。在绕过“J”题后的比赛时间里,未显疲态,仍旧保持稳定做题速度,可谓后劲十足,最终夺得第一。
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比赛结果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正如他们的队名Happy latte(拿铁也开心),他们三个人的组队仅仅是因为对编程有着共同的兴趣。“去尝试吧,坚持,坚持就能出成果”康健如是总结自己的赛前心态。
"Why Why"——就算金奖也是“酱油党”
比赛已经结束了五分钟,福州大学“Why Why”队的郭海南仍旧皱眉埋首在电脑前苦苦研究着未能答出的题目。桌子的标示牌上插着七个气球,显示他们解答出的题目数量已经超过了同场的大部分队伍,但他们似乎并没有对自己的名次多么在意。
“我们只是来打个酱油的.”即使在拿到金奖证书之后,"Why Why"队的三名队员吴王宇、叶灵和郭海南仍然如此调侃。不同于竞赛者常有的角逐意识,这个今年新组合的队伍的关注点更倾向于赛题本身,偏向于自身的提升。“反正冠军应该不是我们,但拿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还不如专心做好题目当做一次练习。”三名成员的心态都非常轻松,正如他们所说,同类型的比赛自从大学开始就经历过许多次,即便是全球性的比赛都参加过,这次省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自然能以平常心对待。郭海南告诉我们,比赛和平时的练习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一台机,三个人,五小时。对于比赛中未能解答的剩下四道题目,他们也并未表现得多么懊恼,而是在第一时间就拿着题目同其他组别探讨请教,“没有做完的题目,在心里总是悬着放不下”,叶灵说。
在这支队伍中,吴王宇和叶灵都已经是大四的学生,这很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虽然各色竞赛对身经百战的他们而言不过是一次次锻炼,但竞赛所特有的竞技气氛仍然不是闭门造车的练习所能比拟的。在即将同赛场告别的当下,吴王宇在他的空间里写道:“虽然打了很久的酱油,和叶灵、海南比完最后一次,还是会有点感伤。”
厦门大学:一老带二新,省赛实练兵
厦门大学此次共有7支队伍参赛,有5支队伍获得了奖项,其中3支获得了银奖而另外2支则获得了铜奖。
这7支队伍都是由一名经验较丰富的老选手带两名新选手,在比赛中体现了经验的传承,更具有实战性。“难度一般的题目我都会让其他两名队友先思考,如果他们10分钟内没有思路,那我再去教他们。难度大一点的题目,我就自己动手去做。这样既保证了比赛成绩,对锻炼新人也很有帮助。”厦门大学计算机专业2011级的林同学介绍他们队伍的比赛经过,同时他表示很期待明年的大赛,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省赛积累参赛经验。
“以前没有来过福州,这次比赛也好像是旅行。”XMU—4的队长2010级的刘同学笑着告诉我们。谈到比赛的过程,刘同学认为心态最重要,“第一题就把我们绊倒了,到最后也还是没有做出来,但是时间摆在那,实在没办法该放的还是要放下,继续做其他题目。”作为队长,刘同学对自己的两名队友很满意,“虽然之前没有好好地磨合,但是队友们都很棒,配合得挺不错,都超常发挥了。”
“我们一共拿到了5个气球。说实话,不太熟悉这次比赛的操作系统,但我们合作很默契,一名队员负责分析类题目,一名负责代码类的题目,我则是先做比较简单的题目。”吴同学高中参加过计算机比赛,对于计算机很感兴趣,学校在组队参赛的时候他就决定加入,“比赛之前还是有一些忐忑,经过昨天的热身赛,今天正式比赛感觉不错。”
福建农林大学:唯一女将引关注
福建农林大学的李晓燕、郭晓东和吴晨钟是"UCA"队伍的成员,说起他们三人与计算机编程结缘是在大一下学期的暑假,当时,福建农林大学举办了关于软件编程的培训,在那里他们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次大赛,准备的时间比较仓促。”郭晓东说,“比较晚才接到老师的通知,所以三个星期前方才以选拔成绩为标准组建了这只队伍,连队伍的名字“UAC”,也是我极其潇洒地从电脑配置的截图上选择的。”
“有时候,我们三个连相互之间的程序代码也看不懂”吴晨钟不无遗憾地开玩笑说道。在本次比赛中,由于每个小组只有一台电脑,三个人之间采取谁有思路谁就先上机操作的方式,赛后证明,这个方法存在一定的配合度问题,说明三个人之间分工合作还略显青涩,还需要磨合。
李晓燕是福建农林大学队伍中的唯一一名女生,虽然曾获校一等奖学金,她也只能无奈地表示,面对全英文的比赛题目,她也只能经常通过百度来查询。第一次历练就参加省级的比赛对“UAC”这样一支青涩的队伍来说,着实存在不小的难度,“在今后的团队中,每个人应有专攻的一门领域,并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团队的默契合作。”她这样总结本次比赛。
福建师范大学:和比赛一起成长
福州师范大学校队成员通过比赛获得的不仅是荣誉,还有队员一起磨合成长的经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师大校队成员暑假都要留校训练,他们克服着对家人朋友的思念,过着与快餐和电脑相依为伴的日子,有时经常会因为设计程序熬夜,甚至还在不经意中通宵。不少人在中途因为不能吃苦或者很难再有突破而选择放弃。可是他们却坚持下来了,经过初入门的迅速成长、瓶颈期的咬牙坚持,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们拥有了足够的调试能力与抗压能力,“面对200多行的程序,有时要从中找出一点点的差错,只是想想都让人眼花缭乱。”
“平时我们就经常自己一个人对着电脑看来看去。说孤独也不孤独吧,能编出程序解出题才是最让人高兴的。” 来自lab107组合的陈贤森说到,“其实最开心的就是3个人一起奋斗一起努力练习。特别是为了此次比赛,我们3个人常会聚到一起讨论,做各种在线测评,及时调整思路,补充自己。”
福建工程学院:赛场拼搏秀精神
福建工程学院今年派出两支队伍参赛,尽管比赛成绩不是最优异的,但是在比赛最后关头,他们仍然提交上了题目,并且通过率很高,最后获得“顽强拼搏奖”。
赛后工程学院的队员接受采访时说:“比赛重要的其实是过程,虽然成绩不是很让我们满意,但是我们会继续坚持这样的比赛精神,加强专业训练,为接下来的比赛积累更多实战经验。”
每场比赛选手彰显的不仅是专业的能力,更是一种赛场精神的展示。
赛事成绩速递
经过12月2号历时5个小时的激烈角逐,共评选出了铜奖20支,银奖12支,金奖6支,而来自福州大学的Happy Latte以最短时间解出10道题的综合实力获得了冠军奖杯。另外,此次比赛设置了两个特别奖项——来自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由三个女生组成的N.R.Y获得了最佳女队奖,福建工程学院的fjut02队获得了顽强拼搏奖。(福州大学学生记者团 斯敏 何晨洁 尤欣霆 黄锦辉 黄薇薇 陆梅梅 篮洁琳 蔡凯琳 陈旭 张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