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校园观察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10月20日晚,“大梦×读库生鲜”文化对谈系列的第二场活动在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的PG电子·大梦书屋举办,《读库生鲜》主编东东枪、心理学家李松蔚两位嘉宾以“在年轻时,年轻着”为主题,从自身经历出发,对当代语境下“年轻”的新定义和年轻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如何定义年轻?

活动伊始,东东枪老师向大家分享了推出《读库生鲜》的初衷。这是一套专为年轻人设计的Mook读物,兼具杂志的广博与书籍的深度,并力求更加新鲜、多元、深入、易读,努力提供更加轻快的阅读体验、更有活力的文字口感,希望年轻人能在《读库生鲜》里读到关于世界、人生的更多可能,甚至在这里遇见自己的未来。

翻开每册书,来自不同领域的作者、新鲜的话题、深入的阐述都让读者充满了继续阅读的欲望。每位作者都有独属自己的、有趣的介绍,他们的生活历程亦是关于“可能性”的最好注脚。东东枪老师谈到,生鲜系列“拒绝说教”,只专注呈现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它不提供答案,希望年轻人看到这些真诚的文字,对当下多一些理解和信心。

李松蔚老师在第三册《泥螺认为自己是一条河》的开篇写了一封给中学生的万字长信《我们为什么不说不》。在这封信里,他以“你的朋友”自居,将少年的种种心事与烦恼一一给予回答与建议。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一位父亲,他也在“努力地理解孩子”,提醒大家将年轻人们当成平等的客体来尊重,他们的心声和想法值得被重视、被认真地对待。

本次“生鲜接待会”虽然设在大学校园内,但也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校外人士齐聚一堂。不同代际、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在这里并肩而坐,出于同样的疑惑和思考进行一场坦率的交流,它更像是一次难得的“跨年龄段烦恼交流大会”。

“在年轻时,年轻着”是本次分享会的主题,如何定义年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读库生鲜》主要为14至25岁的年轻人打造,这是生理意义上划定的年轻。李松蔚老师提到,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将18至30岁作为年轻与成熟之间的过渡期,这是心理学上的范畴。现场观众亦对年轻有自己的理解:有人在尚好的青春充满对未来的不安,有人在身份的转变中惊觉“不再年轻”,有人始终追求“有趣”但愿永葆年轻……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年轻的定义也应该富有弹性。两位老师都提到,年轻是一种心态而非固定的年龄标准。东东枪老师认为“犯错是年轻人的特权”,开放、包容、乐于接受和尝试新事物,生命之树因得到滋养而更加茂盛。现场一位女读者的亲身经历或许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优解之一:活在当下的心态,以及强大的执行力是快乐的秘诀。她健康的体魄和明朗的笑声很能感染周围的人,“我就是按照节律来,在春天播种,在秋天收获。”

“可能性”是贯穿全场的关键词

李松蔚老师观察到,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充满更多资源和机会的时代,大多数人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着,急于追求稳定,没有切身去探究某种可能性在自己身上会迸发出怎样的光芒。

有年长的观众现身说法,他们曾舍去现有的工作和积累,到各地旅居、去横店当群演、在寺庙禅修,如今又通过坚持写作来丰富人生的体验。大多数人孜孜以求的安稳,却是他们急于脱身的“围城”。在一次次的“折腾”中,看似否定了一个个可能性,其实生命的边界在不断拓宽,对自己的认知也更加深入,而这些都是尤为宝贵的财富。

在现场的讨论中,不少人认为,年轻人需要可能性,渴求可能性,却受限于不够丰满的成长经历,缺乏更多的勇气做出尝试或改变。而《读库生鲜》的出现,以及现场观众的畅所欲言,无不展现了更鲜活的人生样本,激励年轻人“不被定义”,大胆去寻求新鲜的体验,在年轻时真正体验年轻。

本次对谈分享会氛围融洽,妙趣横生。会后,两位老师为读者签名,并合影留念。(文/融媒体中心记者团 林丹彤 陈馨怡,图/融媒体中心视觉传媒部 魏国申)

东东枪老师介绍《读库生鲜》

两位嘉宾与观众交流

李松蔚老师分享观点

在场观众专心倾听

上一篇:【安全教育】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下一篇:【安全教育】福州大学安全文化示范馆“校园安全科普教育”宣讲活动顺利开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