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校园观察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近期,浙江省天屿山、神仙居等景点因为安装上了登山电梯,成为民众热议的焦点。对此,有人拍手叫好,认为登山电梯省时省力省事,对体力较弱或老人、孩子又想登顶远眺的登山者来说,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也有人认为,登山的快乐与灵魂在于途中的艰辛与坚持,少了千辛万苦的步步攀登,山顶风景自然就缺了一番风味。

笔者认为,登山电梯展现了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是对多年龄层次,多状况人群的一种体恤和考量。不同于能够在短短几天甚至是24小时就完成一场酣畅淋漓的旅游的大学生,大多数游客都是上班族,好不容易在假期里偷得一点好时光,自然希望能够悠然地享受旅途,如果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登山中,恐怕会身心俱疲,无力欣赏周围的美景。除了追求舒适,游客们同样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中感受更多的风景,而在神仙居中,游客若搭乘长达104米的电梯,便可从半山腰直达山顶,只需要花费短短4分钟即可观赏完全程景色。由此看来,省时也成了登山电梯的一大优势。

更进一步地说,如果问这样的设施最方便了哪个群体,毫无疑问是有着庞大旅游需求的老年人。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1年,45岁-64岁人群出游9.02亿次,占比27.80%,成为旅游市场第一大客源。以神仙居为例,神仙居中观音峰的海拔达到了1019米,若没有登山电梯的存在,这对于绝大多数老人都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也表示:壮丽山河由所有国民共享,每个人都有欣赏的权利,对于一些年长者、行动障碍者和体力较弱者,电梯缆车等外力的支援实际是对他们权利的保障。

当然,许多网友提出的反对意见绝非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当我们仅仅在一段电梯上,怎么进得去西罨古刹,体会四百多年前吴时悬梁刺股、挑灯夜读的奋发?又怎么感受千崖滴翠上3公里高空栈道的独特视野?山山水水的奥妙在远望的沟壑激荡,亦在近观的花草波纹。但事实上,搭乘登山电梯观景,感受现代科技与层峦叠嶂的有机合,又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旅游体验?千百年间,这里的山水容貌依旧,但我们的科技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站在电梯之上,欣赏着与古时一般的风景,是否会有一种恒久与变迁交织的心绪袭来呢?想必这种体验也会是新奇与有趣的。

笔者认为,登山电梯的搭建与许多因素息息相关,山体是否可以承受电梯的搭建,电梯是否会对当地的生态造成影响……这些都需要考虑。据了解,登山电梯因为建造在山体之上,安装难度大,周期较普通电梯多4~5周,后期维修成本更是达到普通电梯的7~10倍。如果人流量较少,不能承担起后续的维修费用,那么登山电梯很可能停止运行,最后造成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综上而言,景区应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是否搭建电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快节奏的今天,旅游成了许多人心中的解压剂。不论是选择在登山路上挥洒汗水,感受锻炼与游玩的结合之乐,还是选择在电梯上安逸闲适地观赏美景,其背后都是“因人制宜”的体现。一节登山电梯,既显社会担当,又显人文关怀;为什么我们不能对其更加包容,让其蕴含的“人情味”为秀美的名山胜川更好地“锦上添花”呢?(820-3)

上一篇:【时评】大学生的“脆皮”标签:自嘲背后更应警惕

下一篇:福建日报平潭记者站负责人程枝文作客“瞭望者沙龙”系列讲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