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校园观察

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观察 > 正文

管理学院2009级会计专业的陈同学大一时给自己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一大二拿各类证书,参加各种专业性比赛。 大三学好专业课,准备考研。大四考上名校研究生。毕业后选择一家大公司进财务部。五年内当上财务部经理。财务总监为终极目标。”现在他处于大学的第三个年头,正式加入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也正一步步地实践他的规划。大到人生规划,小到每周计划,他的生活井井有条。对于未来,他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按照我的职业规划,脚踏实地地一步步走下去,总会有我想要的一切的。”

  

我们在校园中随机抽取了100个同学进行调查。发现,仅有14.29%的同学像陈同学一样,有清晰且长远的职业规划。60%的同学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但只做短期计划。

  

日前,福州大学第七届职业生涯规划节已圆满落幕。但是“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否应该规划?”,“规划的人生究竟靠不靠谱?”等热门话题还将继续被讨论。

 

职业规划好处多

    

为提高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职业生涯,我校不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节,而且于2009年起将“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设置为必修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能给我们的未来指明方向,让我们每时每刻都有个清晰的目标,从而更充分地利用时间实现理想。”来自人文学院的第六届职业生涯规划之星2008级何婧俊如是说。她在大三时面临着专业方向的选择,迷茫情绪时常困扰着她。在白丽英老师的鼓励下,她参加了第六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此次经历让她走出了迷茫,现已被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她热爱的专业。

     

同是第六届职业生涯规划之星的2010级数计学院的周斌也持相同的观点。正因为职业规划,让他提高了对自我的认识。对于许多人而言,去台湾当交换生是件天大的好事。但他从自身的特点以及规划出发,拒绝了这次机会而选择了留校接受公务员培训。他说:“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在什么阶段应该干什么,在每个阶段都会设立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并为之努力。”

     

周斌认为,通过整体的职业规划之后,他比先前更有动力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

     

“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人为自己设定目标,带出希望。所有的行为将会凝聚在这个希望的周围,活出意义来。生涯规划,即是将自己托付于这个目标的一种安身立命。”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阮娟老师在给2011级学生上职业生涯规划课时,引用金树人的话来强调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尽管在调查中,仅有34.29%的同学表示职业生涯规划课非常必要。但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阮娟老师认为,同学们需要利用课后时间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这门课只能教给你方法,不能给你答案。除了自己,没有谁能给你答案。”

 

 职业规划需要 Plan B

  

 “做规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规划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

     

这是云南大学2011级金融系李丹莹QQ说说上的一句话。她说,她的生活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血泪史。

     

从小,她的周末就被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占据。在母亲的精心调教下,她磕磕碰碰地考上了泉州五中。母亲想让她“一心只读圣贤书”,她却偷偷地在学校里办起了一份报纸。填报志愿时,在银行工作的父母亲强硬地让她报考了金融系。她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感到苦恼。

     

“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我的内心极其矛盾。我选的专业不是我喜欢的。所以职业规划也只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规划。我喜欢的是新闻,现在在校报。但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勇气去为我的职业做主。”李丹莹很无奈地说。

     

这样的例子,在学校里并不罕见。管理学院2010级会计系的林同学深有体会。采访林同学的时候,她正拿着厚厚的一本《税法》苦读。“我喜欢的是数媒专业,喜欢看着自己做成的片子,那是特别有成就感的一件事。”通过霍华德职业测试,她的性格适合的职业与她现在所学的专业南辕北辙。但是她还是忍痛做了份专业对口的职业规划。“毕竟将学四年的专业完全抛弃,我也做不到。”林同学说。

     

是听从兴趣,还是屈服现实?职业目标是否会随着各种因素变化?这是困扰不少大学生的问题。调查中,有高达82.86%的同学认为职业目标会发生变化。

     

周斌说:“我最初规划毕业后是就业。在大二的时候做了一些调整,往公务员选调生方向发展。”相比于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周斌认为公务员更适合自己。基于对自己的认知与兴趣,周斌毅然决然地实施他的“Plan B 计划”。

  

何婧俊也持同样的看法。她认为,环境在发展,我们的职业目标和策略也要随之变化,与时俱进。“不是还有职业生涯B计划吗,当主要计划行不通的时候,B计划就派上用场了。”何婧俊说道。

 

积极的不确定

    

很多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人,最终也会在模糊的规划中走上自己的职场之路。2007级电气专业的萧宇如今在通信公司移动设计院做无线网络工作。回想起大学期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这门课,他坦言:“记得当时自己规划毕业后开一家店。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时好幼稚、好单纯。开一家店是需要很多的金钱、精力投入,需要有自己的市场。”萧宇告诉记者,真正的职场也是如此,规划有时赶不上变化。

    

于是,不少人便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做不做规划书都无所谓。”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负责人阮娟老师做出了解释:“我们并不否认没有规划的人也可能取得成功。”但用心地做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无疑会大大增加成功的几率。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样所谓的“没有规划的优秀大学生” 并非个别事件。“他们之所以没有做出一份详细的规划、处于且走且看的状态,是因为还没有真正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以后要往哪个方面发展。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停下规划的脚步,他们一直在探索在努力。”2011级公共管理学院的陈同学说。

     

阮娟老师同意这样的观点,并告诉我们,这部分人处在“积极的不确定”状态中,他们不是没有规划,而是还没有完成规划。

     

何谓“积极的不确定”?“积极的不确定”是指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晰的规划,但一直在前进中不断地探索,寻找最佳的路线。这样的不确定使自己对世界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为人生带来更多的可能。

     

阮娟老师本人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曾经只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当中文系老师的方向。然而,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辗转各个高校应聘未果。但如今,在担任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同时,她也在去年教授人文学院2009级学生古代文学的课程,实现了自己教书的职业理想。她希望,无论规划与否,人生都需要“积极的不确定”。

  

物流学院2011级的助理辅导员陈导说,她们以前都没上过职业生涯规划课,自始至终都没有为自己做过很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她每个阶段都有短期的目标。

  

陈导说:“如果当初为自己量身订造一份规划书,也许会走得更明确与充实吧。”(福州大学记者团  林丹萍  陈燕航  刘逸尘  邓梦丹  卓慧)

上一篇:学生公寓小区化引关注

下一篇:大学城信息资源实现一卡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