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校园内,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各学院、各学生组织纷纷开展各项与志愿相关的活动。淅沥的小雨中,我们看到了众多志愿者的坚持,也感受到了志愿风尚在校园的散播。如今,志愿者成了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身影,经常能听到的话题。当然,在听到褒奖的同时,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我就是看不惯他们,无非是想加点儿综测,赚点名声。而且他们做的事太形式化了,完全看不出志愿的影子。”某同学说
那么,什么样的志愿者才是真正的志愿者呢?志愿者,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我们是志愿者!
对于没有志愿经历的同学来说,志愿者更像是神秘的存在。而当我们把这些观点告诉给身为志愿者的林同学时,林同学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的工作谈不上神圣,也算不上低贱,我们只是很普通的一群人,做着平淡的工作。”他当初也曾觉得志愿者异常神圣,亲身经历后才明白平淡才是真。
张玮毅同学在学校机房做义务管理员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他看来,志愿工作只是一项很平凡的工作,然而他坚信这值得去做。“其实我的工作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枯燥。然而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自身价值有了用武之地,自己也能感受到别样的温暖。我爱这份工作,它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安静的机房里,我们看到了张同学的工作——整理桌椅,提醒上机人员,解答疑问,指导新生上机,他始终保持着微笑。其间,一台电脑上滚动播放的上机指南十分显眼,旁边的人介绍说这正是张同学所作。张玮毅同学表示,他认为这是机房的一项空白,做出来只是想更好地服务他人。
临走时,一张红榜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贴满了表现优异的义务馆员的名字。在张同学照片下面有一行小字:“倾听你的需求,尽我最大的服务”。无论是平时的工作,还是上机指南,张同学都始终在坚持着。
脚踏实地 问心无愧
林静是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在儿童福利院的工作经历令她难以忘怀。
“走进福利院的那一刻,我发觉这里的氛围和我之前了解的完全不同。我一直以为福利院应该是个充满关爱的地方,然而这里更像一片被遗忘的角落。当我们用歌声换来孩子们的笑声时,我觉得自己真的好幸福。只是简单的一个举动,只是简单地去关爱那些孤儿,但那种满足令我至今难忘。”
讲到这里,林静的眼角有些湿润。“那一刻我明白了,其实志愿者的追求不一定要多么远大,简单的小满足也许是最现实但又最美好的追求。做到让自己问心无愧,我想这样的志愿便是最好的志愿。而这种简单的小满足,则是问心无愧后最好的褒奖。
针对如今存在的志愿工作越发“形式化”的现象,校青协的张志祥同学跟我们说起某一次前往福利院的经历。“院长让我们带两箱牛奶,结果去了以后,院长说你们拍完照就可以走了。”对此,张同学感到十分郁闷,他说:“我们并不是做样子,我们是干实事,只有真正参与过活动才会理解志愿者的精神。”
林静会长承认,现在的志愿风气还没有完全形成,然而当它形成的那一天,一个更和谐的校园,更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将会呈现在社会面前,从而让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前行。而她自己也会为此而一直努力下去。
坚持加参与:志愿就在你身边
“说志愿者工作低贱,我是很不赞成的。我们选择了它,就代表我们认为从中能实现自己想要的追求,所以根本不存在低贱的问题。至于神圣,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到那个地步,说神圣有点太过了。我们只是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听到不少同学的看法后,张志祥同学这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对比未参与者和亲历者的观点,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不同。作为亲历者,他们的感受一定最为真实,那么这种片面的看法究竟来自何方?在青协会长林静看来,这个是很正常的现象。
“有这种看法的人,要么是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要么就是参与却没有坚持。”林静的话一针见血,“过分抬高的人,主要是没有参与其中,只是片面地从媒体上去感知志愿者。而过分贬低的人,可能是因为之前参与过志愿活动却不是很满意。当然现在的志愿者也有些功利化和形式化的表现,这也会给一些人留下不好的形象。”
而在图书馆机房苗老师看来,感受不深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她认为现在的学生与志愿活动接触过少,难以形成对志愿活动的准确定位。而对于不少学生认为志愿活动就是大型的社会活动,苗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就是这种心态导致了学生和志愿活动的关系越来越远。所谓志愿,就是帮助他人,奉献他人。其实身边到处都可以寻找到这种机会,志愿就在我们身边。”
张志祥同学告诉我们,“上大学前我就对志愿者充满憧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者的精神,也是我们各位加入青协的同学所不断追求的。”他认为,志愿者工作应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贵在坚持。”(福州大学记者团 陈旭 卢梦真 施芳 刑宇诗 唐峤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