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珍,福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第一个女教授,在男性占优势的计算机软件领域一枝独秀。她不怕吃苦,多大的困难,她都坚信“咬咬牙就过去了”。她不畏挑战,多难的课题,她都暗下决心一定拿下。她不承认女人天生是弱者,“属于自己的权益,一定要努力争取。”她内心强大,坦荡率真,敢讲真话。生活上,她是一个幸福的好妈妈,会和同行的女儿像朋友一样谈天说地,交流工作。事业上,她“坚守阵地,努力做出一点事情来。”即便快退休了,依然有一种迎接挑战的冲动。面对成绩,她喜欢说“没有挑战,哪有机会?”。
从中学起,郭朝珍就喜欢数学,直到现在,她依然说:“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是我的长项。”上山下乡的几年,她忙里偷闲,坚持自学,那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日子里,数学给了她最大的生活乐趣,而她也把对未来的憧憬寄托在一道又一道数学习题里了。“感觉像是等待机会”她用缓慢的语气,这样形容当年的状态。“虽然不知道哪一天能够用上,但是知识总是会有用的。也许某一天机会就会来到。”
1975年,郭朝珍抓住了命运中的第一次重大机遇,进入了福州大学计算专业软件班。大学几年,这个看似羸弱的女子,勤奋刻苦,门门功课都是优秀。毕业留校做助教时,她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一份“可变分区内存管理系统”程序,交给系里DJS-130计算机的机房输入调试,程序一次性调试通过,机房老师都惊讶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她说:“编程需要滴水不漏的设计,和全面细致的思考,这些方面女生具有着先天的优势”于是,她常鼓励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不要怕,并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告诉她的他们,女生也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快库管理,升只是程怪1983年,机会再一次垂青郭朝珍,她被选聘到南昌陆军学院任教官,一边教学一边参与计算机在军事方面的应用科研课题的研究,期间的研究成果获南京军区优秀软件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1988年,郭朝珍转业回到PG电子,马上接手开发计算机系单机版的学籍管理系统,第二年系统就投入使用了。开发Unix操作系统、Informix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下的网络版的管院学分制学籍管理系统,是郭朝珍面对的又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可以利用的唯一的资源仅是农行系统的一段程序,“没有挑战,哪有机会!”郭朝珍顶住压力,带着两个本科生边做毕业设计,边啃这块硬骨头,成果后来曾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程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挑战意味着机会 ,有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和更多的付出。郭朝珍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忘记时间,也忽略了背后直吹冷风的空调,直到肩膀酸痛,舒展腰身,才发现已经很晚了。虽然她一再强调“兴趣”是自己最大的支撑点,但是有时觉得“做到最好”是上山下乡过的一代人,对待自己工作的一种态度,是从农场到大学讲台到科研殿堂一路走来的珍惜,更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操守。对于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她建议大家认真做好“预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找准自己的一个点,纵向横向做点事情。科研没有“挑肥拣瘦”,一些看似不太显眼的项目,要认真做好,一些让人头疼的项目,也要敢于接手。“有些时候,是挑战,更是机会。”
多年来,在科研上,郭朝珍不怕啃硬骨头,敢于接难题,在数据库技术、网络信息系统、分布式协同计算等领域,郭朝珍用成绩诠释了一个女性瑰丽生动的事业风景。她先后在《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通信学报》等重要刊物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正式发表了70多篇学术论文;合作负责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负责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负责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负责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省亿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委托的横向项目近10多项;2006年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2005年分别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如今,年近耳顺,郭朝珍依然不放松对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她客观公正,学生做得好,在郭朝珍那里就一定会得到表扬,做得不好,她则会不留情面地批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郭朝珍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作业,再以面试的形式进行检查,让学生自己陈述在任务执行中,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收获,这样即便一个小组,不同的表现也会有不一样的成绩。从教三十多年来,郭朝珍讲授的本科核心课程《计算机操作系统》1999年获得福建省优秀课程称号,负责的研究生学位课程《数据库新技术》2006年获得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称号。
采访临近结束,我把最后的几个问题一连串地抛给她:您认同女性应该回归家庭吗?作为事业性女性怎样处理工作、生活、家庭的关系?如何实现女性的最大的幸福感和价值感?
她从沙发上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爽朗地笑了:“女性回归家庭,我觉得是很大的浪费,尤其在中国,女性最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虽然女性在整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都会碰到一些挫折和压力,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坦荡,同时更有需要一种勇气。中国女性很聪明,千万不要看低自己,要相信自己,我们可以活得更加鲜亮,自信和睿智。”
许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