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PG电子人物

您的位置: 首页 > PG电子人物 > 正文

人物名片

   王秉安,男,出生于1944417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商学系主任,原福建行政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福建省优秀教师,连任四届晋江市政府顾问团成员,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专家。他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1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近20本,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省级社科优秀论文二、三等奖3次,省软科学研究一等奖1次。研究成果先后得到多任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人习近平、卢展工、孙春兰和尤权等人的亲自批示。在平潭研究领域获得福建省社科海西建议一等奖、福建省委重点调研课题一等奖。

 

    瘦高个、一头白发,在阳光校园里行色匆匆,神态安然,笑容可亲。这就是王秉安教授。这位老教授曾经发起“身边垃圾我带走,一人一手一弯腰”的校园公益行动,和学生们站在教室里大声宣誓;他经常抱着孩子般的好奇心在课堂上和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在课余时间,他又像个家长一样手把手地给系里的每位老师指导科研项目。 

 

天道酬勤结缘教学

回顾与教学的结缘,王秉安教授一直归结于命运这只推手。1962年他在福州二中过完了高中生涯,那是一段特殊的时期,由于出身问题,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南京林学院,大学毕业后,去化工厂当了一名工人。

1978年,王秉安在《光明日报》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一则通知,华侨大学复办了。“学校复办,肯定需要很多人。”他毛遂自荐,给华侨大学写了一封信。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后,王秉安接到了改变他命运的一纸通知书,华侨大学聘他去化工系当老师。

‘那时候真是高兴坏了!”王秉安非常珍惜命运之神的眷顾,他对工作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利用每一次机会进行学习和提高。由于良好的英文底子,他于1986年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到国立菲律宾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该校翻版美国高校,使用英文教学,王秉安就像海绵吸水一样,非常用功,三个学期不出校门。回国后,他所要克服的小小困难就是:把他的所有知识从英文再翻译成中文!

2004年,王秉安来到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任商学系主任。针对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年轻的状况,“培养一支TRS型教师队伍,要求所有教师成为既能胜任教学工作(Teaching),又具备一定科研能力(Research),更要有强烈服务意识(Service)的合格教师”,这是他对教师队伍建设主旨目标;“快人一步,多人一些,亮人一点”,这是他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所设定的培养理念。十年来,为了这个心愿,他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情倾科研执著一念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王秉安一直把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作为他科研的主要目标。1991年,王秉安离开华侨大学到福建行政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任教,也由此进入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这个研究领域。今年上半年他刚刚完成一篇文章《特色经济与区域发展》,“写得很‘另类’,很有可读性。”老教授的脸上露出了小小的得意,像孩子一样。

他在上个世纪末开展的区域竞争力研究是处于当时该领域研究的最前沿,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至今仍被其他研究所引用,这得益于他前瞻性的敏锐思索。建设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举措,而早在2009年初,王秉安和他的研究团队率先提出平潭由海峡两岸共同管理的思路,多年来他一直跟踪平潭发展,多次赴台调研,收获甚丰,是平潭研究中颇有影响的专家,荣获福建省社科海西建议一等奖(2010)、福建省委重点调研课题一等奖(2012)。

 王秉安说,他所有成功来自于大量的调研。1995年王秉安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访学回来后,曾用仅有的3000元课题费从学校租了一辆车,东西南北地跑调研,从此再也没有停下脚步来。在行政学院和阳光学院的二十余年的时间,他没有休过一个假期,“太忙了,根本没想到休息。”调研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带来了丰富和准确的一手资料和数据。以至于他在给县长班上课的时候,相关县市发展情况信手拈来,见解独到,为“县官”们津津乐道;在给外国经济官员们讲课时,能活生生地展示中国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2010年开始,王秉安进军“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连续数个假期带领商学系师生组成的上百个小分队,开展了关于福建省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调研。“邵武和平古镇文化”、“武夷山文公宴文化”、“漳州剪纸文化”等多个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策划案送到了县市领导的案头,不少设想受到了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学生报告还被福建省委的《海西新农村》杂志收纳刊登。阳光学院地处船政文化发源地——马尾,王秉安教授又“因地制宜”地做起了船政文化的研究,他关于船政文化建设的设想得到了马尾区领导的高度肯定。不断创新,勇于挑战,王秉安在科研的汪洋里一直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弄潮儿。

 

爱注教坛谱写春秋

在阳光学院,每一位商学系的学生都盼着上王秉安老师的课。“我要为学生捅破那层‘窗户纸’!”王秉安的营销策划课就像一个激烈争锋的辩论赛场。课堂上他运用项目训练法,结合迷你案例分析,学生课堂小报告等,启迪思维,师生互动,很受学生欢迎。

 “每个学生关注的角度不同,学生的每个意见都要被尊重。”王秉安说,在这个时候,老师充当的角色就非常重要,因为学生争论到了最后,就等着老师给一个结论。“老师要运用他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为学生捅破这层纸,学生才会恍然大悟”,“哇,原来是这样!”

教改创新上他总是走在前列,主持《民办本科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双课堂体系应用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和《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等三项省级教改项目,创出了“专通识结合、双课堂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六个一”实务导向型毕业论文模式,百分百的学生毕业论文是针对真实企业的实际问题;系列课程设计的真题真做,给学生一个持续、完整的实务能力的提升;“大一求知、大二求是,大三求解”的商务嘉年华活动,成功地搭建起课堂学习与实践体验的平台;大规模的假期热点问题调研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商学系连续三次荣获福建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与三等奖。他发起的两岸高校学生营销策划大赛,已举办三届,受到了两岸学子的欢迎。

精心打造一支TRS型的教师队伍,是他十年来的心愿和目标。在商学系实施教师职业成长生涯的看板管理,每位教师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这只是王秉安教授在系里推行的TRS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举措。在商学系,胜任教学是每位教师必过的第一关(T-Teaching),教学质量不仅要得到学院督导组的认可,更要得到学生的肯定。商学系每年一度的“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不仅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显著强化了他们服务学生意识。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而忽略科研工作被认为是民办学院的通病和短板,王秉安教授对此并不认同,他用自己科研工作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在学院举办的社科项目申报研习班上多次为青年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开展课题论证,鼓励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手把手地帮助年轻教师过好“科研关” (R-Research)。商学系教师近年来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数量上一直处于学院前列,目前商学系每位教师都已获得教育厅以上的科研项目立项,教师科研工作成为商学系的突出亮点。王秉安教授认为,教学、科研只是教师服务学生的立身之本,为此制定了《商学系教师自律十则》,设立导师制,举办拜师礼,自学生入校到毕业,每位教师都要关注和关心所指导的学生校内外的学习、生活,在假期里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开展社会调研,在商务嘉年华期间教师忘我地指导学生参赛作品,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商学系教师服务意识和能力(S-Service)的具体体现。商学系教师蒋依娴在获得一等奖的阳光学院师德演讲比赛和福州大学师德征文中,将商学系的师德师风声情并茂地传递给大家,深深地感染了大家。

王秉安教授的生活简单、淡泊,他最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是在屋后的菜园里手擎着一大串香蕉眉开眼笑的场景,这是他在自己的小小菜园里辛苦耕耘的果实,而在他执掌教鞭的30多年生涯中,科研和教学上的硕果盈枝,也让王秉安倍感欣慰。(宣传部  郑丽香/文)

 
王秉安教授在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专家研讨会上

上一篇:【学子风采】打造自己的汽车梦

下一篇:【校友风采】36年奋斗路 55载母校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