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阳光学院参加赴藏志愿法律服务的吴剑萍老师
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海拔4350米,终年四季要么是皑皑白雪,要么是茫茫戈壁,从拉萨进发有1000多公里距离,开车24个小时才能到达,乘坐飞机航程一个多小时,且一天只有一个航班。
这是西藏的无律师县之一,也是我院法律系教师吴剑萍即将远赴的所在。
去年12月份,吴剑萍收到了全国律师协会颁发的一份证书。“吴剑萍律师,您作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选派的志愿律师,于2014年至2015年度赴西藏自治区无律师县开展志愿法律服务。”
这是吴剑萍老师自愿报名的一个援藏项目,经过层层筛选,她终于如愿以偿。
“去天高地远的地方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作为一名律师,她觉得这是她从事法律工作的终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她更觉得这是法律讲台的拓展和延伸。
人总要有所舍弃
很多人好奇吴剑萍怎么会做出这么重大的一个决定,舍弃安稳轻松的校园环境,去那么艰苦的地方志愿服务一年。
“你的理由是什么?”很多人这样问她。“其实好简单啊!西藏是一个可以改变价值观的地方,那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12年前,吴剑萍到过西藏阿里,她发现那几乎是她一生中到过的最艰苦的地方。“12年,刚好一个轮回,就好像是天意。”12年前的这时,吴剑萍和爱人也是在噶尔县,刚好赶上了当地的转山节,参加经幡换柱的庄严仪式。这次赴藏,她又将见证这个仪式。
此次赴藏志愿服务虽然为期一年时间,但任务非常艰巨。帮助当地建立法律援助中心,对当地的干部进行法律培训,为当地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这些任务对一个无律师县而言,意义重大。
为了这次为期一年的赴藏志愿服务,吴剑萍甚至做好了辞职的打算。“人总要有所舍弃,要做一件事情就得有所牺牲。”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学院在得知情况后,不但极力挽留她,而且让她留职带薪赴藏。“你这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学院要支持。”学院领导的这句话让吴剑萍深受感动。
一次有意义的远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名教师和律师,吴剑萍在生活中一直是个自由的行者。比起她平日里的踏足远行,这次能将自己的所学用来服务别人,帮助别人,吴剑萍觉得这是更有意义。至于她赴藏后即将面临的巨大身体考验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等等,她也已经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那里的物价是你想象不到的贵,一盘青菜30元,一斤葡萄30元,洗澡一次25元,而且一星期只能洗一次澡,因为水质不好,在那里只能饮用矿泉水。”吴剑萍说,在那里即便是维持最简单的生存没有任何消费,每个月也得花费不菲。
土地贫瘠、寸草不生,生活的艰难倒是小事,最怕的是高原反应,一旦感冒就容易引起水肿,很难治愈。有的赴藏服务的律师一去就住院住了两个多月。国家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在赴藏法律志愿服务的践行会上说:“无论如何,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感觉身体不行了,一定不要硬撑。”这句话让吴剑萍也徒生了几分悲壮感。
天高地远的法律讲台
作为一个在律师行业从业十年后再走上讲台的双师型教师,吴剑萍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很独特。她坦承自己非常享受在讲台上的感觉,但也时时有一种如履薄冰之感。“教育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在吴剑萍看来,从事律师工作需要的是阅人无数的宝贵经验,很多时候靠的是经验,而不仅仅是靠逻辑。所以她在课堂上跟学生分享大量的实战经验,并且鼓励学生多看书,多积累。
“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快速地提高你的洞察力,而洞察力是律师基本和重要的素质之一。”有时候学生看到真实的判决书都看懵了:“老师,这怎么比我们教材上的复杂那么多啊?”吴剑萍就会告诉学生,教材上的内容是最基本的,而真实的案例往往复杂得多,一份判决书甚至涉及整本教材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一走上岗位就能工作,这是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的内容。”吴剑萍热切期待着赴藏后能够给同学们带来更多宝贵的实战经验和案例。
“自由、秩序、理性,它们吸引着我选择法律这个专业,这也是我在法律讲台上的追求。”再有一个多月,吴剑萍即将出发,她正在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锻炼身体,以最好的状态奔赴那个天高地远的法律讲台。(郑丽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