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婷艳,就读于我校化学学院,大一即成为福建在校大学生公益支教团队“牧笛助学”的成员,曾于2015年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大浪镇上里村小学支教,并于2016年10月自发组织回访。
“支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小时候的我曾经感受过孤独,长大了就想尽力去让别人感受到更多温暖。”韩婷艳童年的经历让她对世界多了一份关怀之心,也因此她从高中便怀揣着支教的梦想。而这个愿望在她大一下学期就实现了——2015年7月,韩婷艳经过牧笛团队的层层筛选,和她的队友一起坐上了去往广西的火车。
到柳州的火车需要行驶32个小时,但提起坐满大半车厢的队友和当时的吉他弹唱,她忍不住嘴角的笑意。“当其他乘客也被我们的欢乐气氛所感染时,我能感受到我们的队伍蕴含的力量。”尽管韩婷艳也无奈地用“山路十八弯”形容路途颠簸,但当辗转到达后,韩婷艳望见上里村小学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心头第一时间涌起的并非悲悯,而更多的是希望。
不过谈起学校的硬件,韩婷艳则有些严肃了。这所小学只有两个年级,仅有一位老师带 20 来个学生。教师办公室漏水,两间教室也没有通电。目睹这些相对落后的学校条件,韩婷艳在支教回来之后也一直致力推广爱心助学,只因为经过短
短的两个月,大浪镇上里村,以及这里的孩子们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为之牵挂的一部分了。
“他们带我发现另一个世界”
韩婷艳在这里的第一堂课是低年级的美术。为了拉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她在课前编好了柳条花篮,带着窗花、剪纸、树叶信封等站到了孩子们的面前,让孩子们眼前一亮,也让韩婷艳在孩子们面前成功树立了形象。
村里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韩婷艳除了上课,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解、陪伴他们。她记得自从第一节课之后,常有一对姐妹花在午休的时候到办公室找她,“两姐妹一个喜欢画画,一个喜欢做手工,常常在办公室一待就是一个中午。”还有一个她称其为“男神”的小男孩小福(化名),内向的他很少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也不太愿意和志愿者们交流。有一个雨天,小福迟到了,前排的位子被别的同学占去,他失落地走到最后一排坐下。“当时我刚好经过,就进去陪他坐在最后一排上课。”韩婷艳笑道,“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常常跟着我,还送我一份七夕节礼物。”原来七夕那天,小福在操场上看到韩婷艳,便跑过去将自己的包子掰下一半坚持要送给她。“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份七夕节礼物了。”
和这些孩子之间的故事韩婷艳如数家珍,而说到支教最重要的收获,韩婷艳感慨道,是小朋友们与她分享另一个世界,“孩子们的表达方式是自然、纯真的,而支教不是代替他们的世界,不是强制性地灌输新的知识,而是和他们分享彼此的
世界。就像我在和他们相处之前从来没想过多啦A梦可以是其他颜色的,也没有想过可以用蕨类植物做出向日葵。支教让我明白世界不仅是我自己眼中的世界,还有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孩子们应该是支教者永远的底气”
支教结束后,韩婷艳每个月都会和留了电话的孩子们通话。去年国庆,她甚至和同期的志愿者阙思琪自发踏上了回访的路。“特别想念他们,我对支教的小学有一份情感上的依赖。”韩婷艳回忆起回访之路,掩不住心中的骄傲。回去的司机也是义务的爱心司机,热情的家长们邀请她们到家中住下,孩子们则自发当起爷爷奶奶和她们之间的壮语翻译。“浓浓的人情味让我们感到这里就像第二个家乡。”韩婷艳一直强调的“一起成长”,也在这里有了答案。
如今,韩婷艳加入牧笛团队已经两年了,“年轻”“有活力”“有梦想”,是她对自己和队友们的描述。无论是实地支教,还是宣传策划,韩婷艳一直走在致力于帮助孩子们更好成长的道路上。“如果想加入支教的队伍,一定不能抱着锻炼自己这样的目的。”韩婷艳对未来的支教者的建议是始终要将孩子们放在中心。但同时,积极乐观的她也对有意参与公益的同学们说道:“有时太多的犹豫可能让你的计划搁置,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顾虑会越来越多,所以,跟着心走吧。”她笑言:“今年的志愿者又要换届了,我的孩子们要让后妈养了,我一定要找机会再去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