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魏维 文/图)9月中旬,福建三煌海洋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找到福州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的林志军和张广斌两位同学,表示对他们发明的新型自动机械鱼鳞刮除机十分看好,目前双方正商谈合作事宜。 企业如此感兴趣,是因为这一新发明有望解决只能人工刮除鱼鳞的难题。由于国内现有刮鱼鳞的机械采用洗衣机原理,用带钢钉的滚筒甩鱼,残损率高,“而他们的产品可以实现5秒钟处理一只鱼,毫发无损。”
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上,这项发明获得二等奖。同时福州大学还有9件作品获奖,总成绩排名全国第二。
在福州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浓厚的创新氛围中,学生的奇思妙想被激发出来。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学院连续5届参赛,每届均获得一等奖。
奇思妙想源自生活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每届的命题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今年就以“幸福生活——今天和明天”为主题,内容为“休闲娱乐机械和家庭用机械的设计和制作”。
此次获得全国赛一等奖的“小型挤压洗衣机”,对于主要设计者——机械与自动化学院的胡树均同学而言,就是一件来自生活的作品。“冥思苦想并不一定能产生好创意,创意往往来源于生活。”
“男生们夏天打球回来总有几件换洗衣服,懒得手洗,一般用洗衣机,可是这样挺浪费水,一般都是堆积到一定量再扔洗衣机。”胡树均坦陈发明的初衷是因为男生普遍“懒惰”,“夏天衣服堆积会发臭,那有没有一种方法省时省力呢?”
“它可以放在电脑桌前,边上网边洗衣服,如果还能锻炼身体,一举多得。”他就这样开始了思考。
“脚踏车”、“挤压”、“节能”,这些关键词最终形成了一个“小型挤压洗衣机”的作品。它突破了洗衣机只能靠电动机运作的固有思维,采用机械式脚踏原理,提供了挤压这一洗衣新方式。
“挤压洗衣类似中国古代的捶洗衣服,更容易洗干净,而且更节水,特别适合清洗小件衣物。”说起作品,胡树均如数家珍,“人力脚踩洗衣就是锻炼,而且边看电视、看书、看电脑都可以。”
日常生活中,登高换灯泡和擦电风扇不太方便,另外一件一等奖作品“无级登高架”就能轻松上下,他们设计的灵感来自电业工人爬电线杆。
无独有偶,此次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梯子椅”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作品的特色在于突破了楼梯使用的地点限制,甚至可以在不同高度的台阶使用,而平时不当梯子时就是一把椅子。
而“新型自动鱼鳞刮除机”设计者之一张广斌表示:“创意来自一次在菜市场看到的刮鱼鳞技术,当时一位老大爷脚踩鱼头,用一根钢丝从尾到头刮鱼鳞,快速而且干净。我们就把钢丝元素借鉴过来。”
峰回路转惊喜不断
设计作品时,胡树均还是一名大二学生。虽然创新意识强烈,“设计图纸天马行空,有点不切实际”,在制作成型作品的过程中,他尝到了太多失败的滋味,“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或材料)变更原来的方案”。
“动手,动脑,既增加了创造的兴趣,又提高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胡树均说,他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自己动手,“铣、磨、钻孔、车工,都是在学校的工程中心自己做,而且跟工人师傅交流也很有收获”。
他举例说,教科书上写着轴带动飞轮旋转,理论上应使用“键”这一方式,但加工师傅建议使用紧固螺钉即可化繁为简,足以应付一般的情况。
挤压洗衣最大的问题是只能清洗衣服的单面,如何翻滚能够彻底清洗成了小组的大难题。“原本打算通过底盘的转动带动水,由水再带动衣服的转动,但几次操作后发现效果不佳”。后来在导师及加工师傅的建议下,他决定采用安置气体软管,“脚踏板踩下去时气往上打,衣服被顶起来翻面,如此反复循环,将衣服洗净。”
而制作过程中,惊喜比比皆是。例如“新型自动鱼鳞刮除机”主要使用钢丝当材料。两位设计者拿来了自行车的花骨,“本来计划直线连接钢丝,但是由于花骨对侧孔洞不在一条直线,只能斜线连接,反而歪打正着,转动起来后自然形成一个曲线变化的效果,更适合鱼身的曲线”。
各方营造创新氛围
我省连续参加了5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每届都有一等奖,近年来更是在获奖的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大提升。“今年第五届是丰收年,全省有15个作品获奖。” 福建省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组织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晓敏老师介绍说道。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育部门的重视以及企业的关注。据悉,每年省教育厅都会拨出5万元赞助省赛。而自2011年开始,省赛改为每年举办一次,而国赛现在是两年一届。
在多方运作下,省赛组委会积极联系企业进行合作,让设计更贴近实际。例如,2011年省赛由厦门鹭达公司赞助,他们设立了“厨卫产品”比赛主题,还现场颁发企业创新奖,鼓励贴近生活造福百姓的好创意。
据悉,福州大学对学生创新实践进行了鼓励,“参赛学生有创新学分奖励和资金奖励”。如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学生参赛热情高涨,“今年的省赛学院预选就报了300多个作品意向,接近一半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其中不乏大二学生。”学院团委副书记夏钢老师介绍。
浓厚的创新氛围来自良好的创新启蒙和引导。学院的学生创新协会承担了这样的职责,大一开设博士论坛,专家讲座,大二积极联系学长传经送宝,进行培训工作,鼓励低年级学生参与竞赛。
如今,胡树均及其小组没有止步,他们已申请SRTP计划和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计划把作品进一步完善后,申请国家专利。
“参赛不是重点,更不是终点。通过发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独立完成课题等过程,从而体验到一种全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乐趣。我们更希望他们在大四时能参与教师的企业对接课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刘晓敏老师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