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福州12月3日电(记者 张志滨)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且位居“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之首,福建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永正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记 者:您认为大学教育要如何办好?怎样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陈永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很关注十八大报告里有关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内容,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福州大学自建校以来,为国家和海西建设培养一大批治国、安邦、兴业和治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近年来,我们的学校坚持政产学研用结合,大力开展了省部共建、校地、校企和校校合作,通过“211工程”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服务社会的贡献度,学校的毕业生也因此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
我认为,人民满意的大学教育,一是要满足社会需求,二是要引领社会发展方向。高等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作用,主动融入和服务于“五位一体”和“新四化”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内容,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我们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这也就要求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新起点进一步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不断提升贡献度。
记 者: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在您看来,大学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
陈永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所大学办学特色与实力的彰显。
在我看来,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大学要提倡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爱生乐教、德才兼修的师德师风和端正勤奋的优良学风,营造和创设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的良好学术环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和师生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
记 者:据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年大学毕业生中,有约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请问陈书记,高校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就业?
陈永正: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就业方面要提高认识,通过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职业发展教育等途径,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福州大学早在1991年我们就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且积极搭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台:一是深入开展就业推荐。加快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与重要行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二三线城市等人才需求的对接机制;加强与各行业、企业、校友以及中央部委、省市主管部门、人才机构、行业协会等部门和机构的联系,积极培育校园就业市场。二是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福州大学打造就业资讯网站为校企搭建双向选择、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力求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我认为,根本是要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这与高校的办学质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关键是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福州大学在充分调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实践多种校企合作形式。作为省部共建高校以及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我们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重点企业合作,推动建立校—企—政人才培养战略联盟,并且从2004年开始与企业合作开展了“预就业”人才培养,成功实践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记 者:在您看来,怎样的学生才能称得上有用之才?福州大学如何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陈永正:我始终认为,大学培养的学生要能满足各个阶段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中主要包括:一、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高尚的品质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这是我们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二、拥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充分体现知识型社会的特点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三、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应对日益复杂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其重点任务就是要提高质量。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我们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强调人才培养是根本,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选择和自我提高的空间,目前,我校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各专业设置的选修学分占课堂教学总学分的比例基本达到30%以上,每学期都开出公选课程,涵盖全部学科门类160 多门,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我们学校还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通过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等,建立科技研究反哺教学的机制,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成果。目前,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人数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接近40%,截至2011 年,学校本科生共获得国际级竞赛奖项12 项、国家级奖项136 项、省部级奖项294 项,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均获得全国一等奖,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记 者:福州大学是如何统筹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以及各类继续教育的总体规模、专业结构、办学质量和效益,使人才培养既能体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方向,又能满足社会需求?
陈永正:这个更值得一提,在统筹发展学校各个层次教育过程中,我们学校始终坚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从学校的办学定位来看,福州大学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确立“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学校目前设置72个本科专业,在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大项目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海洋高新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精心设置相关学科专业或方向,优先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提升对区域经济建设的融入度和贡献度。最近,以闽南石化学院的筹建为契机,2013年起增设石化产业系列学科专业,培养石化产业系列人才。
今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福州大学,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平台。
学校进一步深化与政府、企事业联合办学机制,加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主动对接海西建设。比如,学校先后与企业合作创办紫金矿业学院、八方物流学院、物联网学院,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与企业合作共建近20家研发中心,与各行业多家领军企业分别签订了产学研联盟,与福建省九地市签订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深入挖掘福州大学在人才、技术、项目、仪器设备和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企业在项目成果产业化方面的优势,探索出开放式多元化的育人模式,促进我校的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记 者:您认为,福州大学应有怎样的大学精神?贵校如何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创业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
陈永正:福州大学已经建校50多年,学校的办学历史形成了PG电子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校园精神,即,建校初期张孤梅等老一辈同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
这“三种精神”是福州大学50多年发展史的缩影,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了各自重要的作用,使PG电子通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由一穷二白迅速崛起为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三种精神”是几代福大人坚守的共同理想,既包含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又饱蕴着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福大的具体体现,更是学校校园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多年来,福州大学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和“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的校训,使校园精神内化到每一个PG电子人的头脑和心灵,成为引领校园文化的灵魂,成为激发一代又一代福大师生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前,福州大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树立文化强校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我们努力建设创业文化,努力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深化推进东南强校建设、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
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通过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完善廉政建设制度、加强师风学风建设、组织形式多样的廉政专题宣传活动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党员干部和师生中弘扬正气,努力形成崇尚廉洁的文化自觉,促进校园形成风清气正、健康有序、高雅和谐的文化氛围。
人民网:http://fujian.people.com.cn/n/2012/1205/c181466-17814591-1.html
网易:http://news.163.com/12/1205/09/8HUVEQI400014J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