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州大学新闻网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交流会现场 学生记者 施芳 摄

   新闻中心讯/盲人音乐家、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州市盲校高级音乐教师陈君恩和妻子——福州市杨桥中学英语老师、心理咨询师潘力鹰用10多年时间募集了30多万善款,在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帮助了60多位残疾儿童,这相当于一个普通残疾人学校的学生数。

    511日,盲人音乐家陈君恩和妻子潘力鹰受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共青团福州大学委员会邀请,在福州大学素质拓展中心多功能厅与PG电子学子分享他们数十年不改的“志愿服务”路。

     陈君恩并非先天失明,视网膜脱落让他无法再感受光明。失去光明的不适应和父母的担忧也曾让陈君恩对将来的生活感到茫然、无措,但天性热爱学习的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曾放弃学习。陈君恩利用收音机、电视自学十多年,最终考上长春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大学毕业后,陈君恩被分配到福州市盲校当音乐老师。一次机会,他了解到一个孩子因为身体一点疾病,而不得不离开学校。陈君恩了解情况后,认为孩子治愈的可能性极大,于是他多方联系,到处打听,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但最终将孩子接回学校,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我没有刻意想做什么,也没有想得到什么回报。我只是觉得如果我去做(帮助残疾儿童),我不忍心,我的内心很难过。”这就是陈君恩对自己10数年的善举的解释。

    潘力鹰出生在一个条件相对优异的家庭里,父母灌输的善待残疾人的思想成为最初加入志愿服务大队伍、帮助人残疾人的原因。“志愿服务不是一件浪漫的事,做一阵子容易,做一辈子难。”潘力鹰如是描述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

    “我一直相信积善成德。一开始,我就是‘三从四德’,丈夫做什么,我就跟着做。后来我发现,在帮助残疾人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投入很少,就能收获很大。我们在短时间内做的小小的努力,甚至能改变别人的一生。”丈夫的善良和支持,成为潘力鹰从不间断志愿服务的动力。

“爱情是本科生,婚姻是研究生。爱情是结婚之前的片段,是婚姻的预备状态,志同道合的人最终走进婚姻这个事业。”陈君恩和潘力鹰相识于大学校园,在帮助残疾人等公益事业中相知相恋,最终收获一份相濡以沫的婚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君恩夫妻表示,大学生做公益,一要注意自身安全,二要注意不要影响学习,同时希望大学生在从事公益活动时要学习到专业的技术并让公益行为成为自己可以终身从事的事业。

“大学生在实现自己的青春梦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处理困难时很难站在理性的、更高的角度上。”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新玲老师希望以此次陈君恩夫妻面对面交谈为契机,给PG电子学子更多启迪,以陈君恩夫妻高尚的品行给福大学子形成更好的导向。(福州大学记者团  吴秋蕾)


 

上一篇:迎校庆 PG电子举办歌手组合大赛

下一篇:PG电子“校园十佳歌手”出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