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福州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双一流”建设,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做法,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为加强典型宣传,特开设“党建引领”专栏,推广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现我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风采。
做“顶天立地”的事
——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先进事迹
这是一个有些特殊的党支部,37名教工中25人是党员,博士学历34人,国家级人才8人,省级以上人才16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党员近70%。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这又是一支带领着一群师生打硬仗的党支部,他们的口号是做“顶天立地”的事。所谓“顶天”就是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而“立地”就是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实现产业化,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这些年,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扎扎实实地做出了一番顶天立地的事情来。先后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
互融共促教研相长
如何将党支部工作和光催化中心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联系起来,是支部每一个党员都在思考的问题。党支部既是党的政策的践行者和落实者,又是教学科研工作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在中心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总结时,党支部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在科研攻关中,党支部既组织各个方向的研究人员协调合作,共克难关,又充当“后勤部”的角色,做好服务工作。
外学业务,内强素质。每周一次的学习交流已形成党支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制度,不仅在党员教工中引起良好的反响,也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发展。党支部搭建了“党员微课堂”,适时推送党务知识、党建动态、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决策部署等内容,让党员在指尖上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开展“党员大讲堂”,党员干部带头轮流讲业务、学专业,理论课堂进科技讲堂,形成“以党建指导业务,以业务丰富党建”良好互动。
凝心聚力引领示范
谈起队伍的建设,拥有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付贤智院士有说不完的话。“首先是‘老同志’要以身作则,要给年轻人做榜样,年轻人要融入集体,集中精力做好科研,大家一起想问题,做事情,凝成合力办大事。”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为人低调,淡泊名利,将自己项目绩效贡献给研究所激励团队师生,还把省政府奖励给他的轿车自费报牌后供研究所使用。
“团队”和“责任”是光催化中心每一个人都会提及的关键词。在中心,有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有困难支部来帮助。“老同志”以身作则,谦和严谨,“新同志”勤奋进取,不甘落后,逐渐形成了勤奋、进取、严谨、和谐的光催化文化,每个人都享受着这看似“枯燥”的工作。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分子加入党支部,党支部变“等上门”为“领进门”,每一个老党员除了在工作上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之外,还注意发现年轻人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向组织靠拢。在光催化精神的感召下,国家青年千人、雏鹰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每个人都努力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校长付贤智院士指导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顶天立地科创报国
光催化人坚信“凝成合力,才能办大事”。在这里“家”的概念异常浓厚,党支部就是大家的家,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党员更是如此。有难题一起做,有问题一起克服,碰上时间紧迫要赶一个项目,不管谁提议“晚上加个班吧”,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有异议。做实验,下车间,大家一夜一夜地熬,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做,都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态度,认真对待。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抗击“非典”时期,在接到国家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调拨光催化抗菌口罩的任务时,尽管时间紧,任务重,研究所无条件地接受了任务。党支部带领全所人员不分昼夜,筛选各种方案,反复试验,三天之内,制作了5000余个具有抗菌和阻隔飞沫等功能的光催化抗菌口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支部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研发国内首台(套)光催化冷链消杀系统与装备,通过了科技部论证,并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海关监管仓、医院、学校等部门的防疫工作。
以付贤智院士为首,如今这一支拥有1位院士和包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国家青年千人、国家优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内的16位省级以上人才为学术骨干的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优秀科研团队更加明确了发展目标,既要顶天也要立地。在党支部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下,几年来,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着国家及福建省重点项目130多项,解决了制约光催化技术产业化实施的重大科技难题。共发表论文57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00多项,专著1本,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一等奖1项。“光催化基础与应用”科研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成为我国目前光催化领域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催化知识创新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均取得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首次发现氮化碳光催化剂,创建了氮化碳聚合物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新体系,开辟了国际氮化碳光催化研究新领域,成为国际光催化材料研究的领跑者,力争解决氢能利用的“卡脖子”难题。科研成果已辐射到包括室内空气净化、饮用水净化、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制鞋业三苯废气处理、环保建材、医疗卫生、国防军事、电力等诸多领域与行业。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催化环保技术及其工程化应用研究成果,实现了固体超强酸纳米高效光催化剂、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等一批光催化产品的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带动了我国光催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光催化真正贴近民生,服务社会,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数十亿元。
兴趣和自觉引领着这群习惯了加班,吃着睡着都在念着事业的PG电子光催化人孜孜不倦地向前追求。面对未来,党支部将带领这群“二十四小时的工作者”一如既往地发扬团结奋进、刻苦攻关的团队精神,成为团结凝聚师生群众的坚强阵地和战斗堡垒,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